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s://m.39.net/pf/a_7282164.html “浙大余杭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落户
地基基础高峰论坛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27日下午,“浙大余杭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揭牌。这是在杭州举行的“建筑未来技术创新”地基基础高峰论坛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
“浙大余杭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为余杭建筑业发展进程中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等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围绕余杭建筑业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等组织院士专家团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对建筑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引进余杭建筑业发展中急需的人才和智力指导余杭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带动行业企业跨越发展。
本次论坛以“地基基础处理技术”为主题,由余杭区委组织部(人才办)主办,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余杭区科学技术协会承办,余杭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余杭区土木建筑学会、浙江华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在主题论坛环节,龚晓南院士结合我国常用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作了题为《地基处理技术在中国发展》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了近期引进或研发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并对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杨学林副院长在题为《建筑桩基工程中的新技术与新问题》的主旨演讲中深入解读了建筑桩基工程中的若干新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当前建筑桩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方案。
论坛最后,主办方以“余杭民营建筑企业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困惑”为引,由院士专家说问题、提思路、析路径,为余杭民营建筑企业望闻问切,助力企业突破桎梏,寻求到适应于时代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各位大咖的精彩观点,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也令与会人员受益匪浅。互动环节,场下来宾踊跃提问,问题围绕“岩土工程的‘概念性设计’与‘精确计算’”、“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基坑坍塌典型案例及经验教训”等开展。院士专家们一一进行了解答,论坛在一片热烈气氛中圆满闭幕。
特邀报告人简介
龚晓楠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年获博士学位,是浙江省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岩土工程博士。
学术兼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分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等。
年龚晓南教授领衔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领衔的《“大土木”教育理念下土木工程卓越人才“贯通融合”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杨学林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年3月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工程设计和科研和工作。年8月起任院总工程师。先后获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俞建霖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尤其是基坑工程和复合地基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等工作。
李宏伟
原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专家委员会委员,《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杂志编委、浙江省土木工程学会施工分会副会长、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施工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学会简介
余杭区土木建筑学会成立于年10月,是区科协业务主管下的一个学会,自成立以来,学会在区住建局、区科协、区民政局的关心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工程建设工作具体要求,深刻践行“传播建设信息、促进科技创新、学会伴你同行”的办会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务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