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专治白癜风的 http://pf.39.net/bdfyy/bdfzj/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近日建议,采取赤字货币化来使财政政策真正发力以稳经济,这引发市场热议,赞成者有,反对者更不少。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前所未有冲击大背景下,中央要求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在疫情特殊时期,财政赤字货币化是否可行?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李成威研究员。他表示,刘尚希谈及财政赤字货币化,仅限于央行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抗疫特别国债。因为当前货币政策再宽松,央行“水库”放水再多,也难全部流到实体企业“田间地头”,而实行赤字货币化,实际上是通过财政政策管道将“水库”的水直接引到企业和居民,避免“水”在商业银行、金融体系滞留,以快速缓解疫情当下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居民就业问题。
针对反驳赤字货币化的一些观点,比如赤字货币化会引发恶性通胀,违反现有法律,李成威也谈了自己看法。
特殊时期应当有非常之举
第一财经:财政赤字货币化由刘院长率先提出,一向强调防范公共风险的他为何在当前提出这一略显激进的观点?
李成威:其实这个观点并非激进,应该是刘院长深思熟虑的结果。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六稳”的基础上做好“六保”。“六保”的提出体现了宏观政策从传统的需求管理转向风险管理的新框架,这是适应当前和未来高风险发展轨道的基本要求。风险管理不是短期的举措,而是长期的方向。
疫情的冲击,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风险管理也将进入常态化,这既是形势所迫,也是理念革新。在风险管理框架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协同起来对冲风险、隔离风险、平衡风险。
我理解刘院长之所以要提赤字货币化,更多的是思考如何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更好地协同发挥作用。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形势异常严峻,冲击前所未有。只靠财政政策或只靠货币政策单打独斗,或者两者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缺乏整体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是无法起到风险对冲的作用的。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风险,这样的教训在以往也是经常上演的。
这一点在疫情之初刘院长的言论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当时刘院长更多地强调政策之间的协同。但之所以最近强调赤字货币化,我理解应该是刘院长思考和论证了多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的路径,发现其他路径走不通或者效率低,而形势所逼又不得不想办法将两者之间打通,于是就提出了赤字货币化的主张。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绝对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赤字货币化仅限于特别国债
第一财经:这次争论中,一些学者讨论赤字货币化时概念似乎并不一致。那么刘院长提的赤字货币化具体指的是什么?
李成威:刘院长在4月27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中国财富50人论坛联合举办的专题会议上,明确提到,这次的特别国债,如果由央行直接购买,不但可以避免国债向市场发行产生的挤出效应,而且可以产生和央行扩大货币供应不同的效果。
所以我理解,至少在目前,刘院长讲的赤字货币化问题,针对的是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抗疫”特别国债,即央行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抗疫特别国债,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
我们讨论问题还是要基于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形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从疫情出现以来,就一直通过网上问卷调研和召开视频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地方财政运行和微观企业运行状况,同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