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斗总师林宝军理念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 [复制链接]

1#

■新技术不等于不可靠,我们要采用靠谱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技术,加成熟的工艺、加充分的实验来获得快速的发展。

■真正的以国家的战略需求为目标,其实画的现有技术的延长线只要稍微偏离一点,就能产生0到1的突破。

■北斗要做的就是要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下一代综合时空体系,要在年之前解决深空的问题、室内的问题和水下的导航问题。

林宝军

中国科学院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

在复旦管院新年论坛上的演讲

北斗研发之路与弘扬科学家精神

各位老师、专家,同学们,很高兴借助管院新年论坛和大家有一个分享交流的机会,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北斗研发之路与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之一“一片冰心在报国”。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再到新时代的“北斗精神”,实际上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我很幸运,也很荣幸成为践行“载人航天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的一名航天人。我从事载人航天工作15年,曾经是副总设计师,后来成为北斗三号卫星的总设计师也十多年了。

中国的技术是否能够超越欧美?实际上,一些人认为我们不可能超过欧美。我有一次去调研,对方问我:咱们的北斗怎么样了?我说核心指标已经超过GPS了。他很震惊,说美国的GPS那么强大,是美国航天的三个里程碑式结果之一,你们才干十几年,是不是一些指标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别人好就说成是超过别人了?我说不是,我们导航系统的核心指标其实已经碾压美国了。他说不可能,你凭什么能比别人强呢?我当时点了下脑子,说“凭这”。我说中国人要有自信,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来做和我们大国地位相称的工作。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北斗研发中的创新和感悟。

敢为天下先:北斗三号的技术创新

科学家精神之“创新敢为天下先”。首先讲一下我们在北斗三号研制中的技术突破与创新。

作为一个导航系统,时频,也就是钟,是一个制高点技术。卫星导航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我们可以把时间测得准了,谁的钟座好,谁就能把导航系统做得更好。当时我们买的是铷钟,其实我们自己也做出来了。但铷钟并不是最好的,氢钟比铷钟更好。通过努力,上海天文台的林传富等科学家把世界上第一台双频氢原子钟做出来了。我们发明了钟的无缝切换技术——让氢钟和铷钟同时工作,如果氢钟坏了,可以无缝切换到铷钟,这个切换可以做到20×20的负12次方秒,用户连感觉都没有。正是因为用了这些技术,我们独立掌握了时频技术,而且我们卫星的时频精度在这个制高点上比美国人高了近一个量级。

第二项技术就是全球首创的Ka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导航卫星和其他卫星不一样,只要不“伺候”它,它的测距精度、时间精度可能一下子就下来了,所以它需要几乎实时的测运控。我们国土资源有限,很多卫星我们见不到,精度就无从保证,我们只能通过星间链路技术,通过能见到的星来和见不到的星进行通话和传输,实际上就是通过KA相控阵这项技术把北斗的30颗星相对建立了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