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那里治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jiankang/为顺应世界能源变革新趋势,合力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全方位、高层次加强国际合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把盐城打造成为世界智慧能源示范城市样板。时隔一年,继江苏盐城绿色智慧能源大会成功举办后,9月5日—7日,由国家信息中心、盐城市人民政府和新华日报社主办的“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如期举行,再次展示新能源发展盐城魅力。
向海而兴,绿色盐城风光无限
盐城面朝大海、向海而兴,坚定不移地走在“两海两绿”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绿色能源风生水起,黄海滩涂绿意悠悠。风从海上来,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作为江苏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海洋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近海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国家确定江苏海上风电规划容量万千瓦,盐城开发容量万千瓦,共35个风场,占江苏规划容量的56%,成为“海上三峡”的主战场。好风凭借力,绿色开发成效显著。盐城全力支持海上风电技术攻关,创造多项全国纪录。三峡新能源实现6.45MW大容量国产海上风电机型的首次批量化应用,鲁能集团开创当期国内单根海缆敷设距离最长、登滩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纪录,华能集团离岸55公里风电场为国内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场。盐城新能源装机规模、发电量均居江苏首位,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截至6月底,盐城新能源装机容量.6万千瓦,占江苏3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2万千瓦,占江苏58.7%。新能源发电企业累计发电71.5亿度,增长17%,占江苏33.1%,占全社会用电量46.4%。迎风欲扬帆,系统谋划利在长远。随着江苏海上风电新一轮规划编制启动,海上风电场通过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向远海延伸。盐城将会同华能等领军企业,坚持系统性规划,集中连片开发,努力建设研发、制造、施工、运维一体化的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预计到年,盐城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万千瓦。
勇立潮头,能源产业风生水起
如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独特的产业优势?盐城新能源产业“借风而生”,龙头企业“闻风而动”,带动海上风电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建设安装、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内到外”的成长奇迹。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产业实现开票销售.5亿元,增长49.8%。坚持顶层设计,科学谋篇布局。盐城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海上风电)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在江苏率先编制“十三五”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编制新能源发展体系规划,制定发展路线图和行动计划,着力推动资源开发系统化、装备制造高端化、示范应用多元化和外部合作协同化。依托大丰、射阳、东台重点发展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阜宁、市开发区、亭湖重点发展光伏发电集成技术、电池片组件,构建功能互补、错位竞争的产业空间协作体系。发力装备制造,旗舰龙头集聚。引进金风科技、远景集团、上海电气等风电领军企业和天合、阿特斯、协鑫等光伏龙头企业在盐投资建设,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美国TPI叶片、德国SGB变压器、双瑞风电叶片等项目相继落户。金风科技生产能力从3MW以下小兆瓦风电机组向6MW大容量风电机组制造水平提升,制造能力从台上升至台;远景会同华能推动射阳国际海上风电新城建设,招引业内领先的国机金属、LM叶片、ZF齿轮箱等配套项目。阿特斯在盐城建成阜宁、大丰、市开发区三大基地,天合五期、协鑫10GW切片等即将开工建设,盐城成为新能源龙头企业竞相投资、释放产能的乐土。注重创新驱动,研发能力升级。围绕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验和检测,金风科技大型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一期去年底投入运行,明年底全面建成,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风电实验室。依托金风科技等领军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产品试制、知识产权集中运营,全力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创新中心。江苏海上风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江苏6兆瓦及以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工程实验室等载体加快建设。强化国际交流,合作伙伴增多。近年来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风电整机企业生产各类风机台,出口遍及美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其中金风科技从大丰出口风机装机容量MW,占中国企业海外风电装机近40%。国家电投江苏公司注重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推进中丹质量海上风电合作实施协议、推进海上风电质量年活动,与丹麦兰博、科威、立港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丹麦兰博、英国阿特金斯参与国电投滨海项目设计论证,取得可喜成绩。国华东台海上风电项目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合作运营,成为国内首个中外合资的海上风电项目。
示范带动,盐城方案世界瞩目
围绕能源互联网、储能、分布式能源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能源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深度融合,为盐城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竞争、合理配置利用能源资源、广泛推广“新能源+”创新模式,提供盐城方案、贡献盐城智慧。立足资源高效利用,建立“风光渔”互补模式。东台项目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装机容量1.2GW,可提供清洁能源20亿千瓦时,开创了“水面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立足拉长产业链条,建立“风电水”应用模式。建成全国首条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生产线,其中独立运行智能微网风电淡化海水成套技术为世界首创,通过风光互补集装箱式智能微网海水淡化系统快速运转,输进去的是海水,流出来的是达到瓶装纯净水标准的淡水,真正做到为日益“干渴”的地球“解渴”。丰海新能源海水淡化成套设备深受印尼、马尔代夫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欢迎。立足数字能源服务,建立“互联网+智慧能源”模式。搭建盐城智慧能源大数据中心,集中监测全市域能源从生产到消费各个价值链环节,打造开放能源数据平台,为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商提供数据支撑。金风科技江苏首个集风电、光伏、储能、智慧能源管理等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年发电量万度,所发电量自用率达95%,为企业平均每年节约电费支出近50万元。
共襄盛会,高峰论坛亮点纷呈
为加强中欧海上风电全面合作,加快推动盐城新能源产业转型,进一步提升活动层次,放大品牌效应,在盐城绿色智慧能源会议基础上,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应运而生。论坛以“创新融合、绿色共享”为主题,汇聚新能源领域国内外权威机构和高校院所、新能源重点企业和海内外知名合作媒体近千名嘉宾,华能、国电投、远景、金风科技、天合光能、协鑫、阿特斯等行业龙头企业,他们的同台聚首和思想碰撞,迸发创新智慧火花,携手共商美好未来。与盐城绿色智慧能源会议相比,本次论坛安排更为系统、精细,内容更为前沿、丰富,主要呈现出“四大亮点”。海上风电装备展汇聚全球领军企业。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机遇”为主题,旨在打造全球海上风电领域成果展示平台、行业趋势发布平台、产品交易平台、交流合作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按照“条块融合、产业链结”的设计原则,展会共设置综合展区、风电开发区、研发设计区、整机制造区、零部件制造区、施工运维区、国际展区和商务交流发布区8个板块,吸引了荷兰艾尔姆、德国采埃孚、华能、国电投等60多家海内外风电领军企业参展。通过展现国内外海上风电装备企业发展成果同时,招引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领军企业、创新团队落户盐城,论坛期间还将集中签约海上风电集中运维基地等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海上风电白皮书指明盐城发展方向。发布由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盐城海上风电发展白皮书》,从资源禀赋、开发规模、装备制造、配套服务、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展现盐城海上风电发展成就,明确推动集中连片开发、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四大重点任务,并据此推荐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设备、高压直流海缆、海上施工设备、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及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等六大招引项目类型,助推盐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学院开启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华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河海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盐城工学院合作,成立新能源学院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新能源产业研究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继续教育人才与师资的全方位培养,年招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等专业学生多人。此外还将举办新能源产业人才交流会,多家企业参加,安排4家进行现场宣讲推介并接受政策咨询,聚焦新能源行业创新团队、研发人员、技术工人等各类专业人才招引,为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热点主题论坛共话能源发展绿色前景。搭建合作共享交流平台,聚焦中丹海上风电合作、海上风电新技术和消纳、数字能源、智能制造与产业生态发展、海上风电发展及产业链、平价与竞价并行发展、海上风电运维服务等七大主题,重点围绕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政策保障等问题,推动数字化、信息化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全球能源变革发展方向,共同描绘绿色新能源美好未来。
云帆高扬,开放盐城合作共赢
面向新能源发展的未来“蓝海”,创新潮涌,巨舰领航,与华能集团、远景集团、金风科技等众多领军龙头一道,开放包容的盐城风帆正劲。盐城将以此次高峰论坛为起点,汇聚发展要素,启迪创新智慧,携手全球合作伙伴,用行动肩负起践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使命,抢占能源转型变革先机,协同开展“七大合作”:一是开展中丹海上风电交流合作。促进中丹政府交流,推进中外企业间合作,通过中丹、中欧国际合作,共同研究探讨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竞争性配置机制、技术优化与成本降低等内容,打造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二是开展海上风电新技术和消纳交流合作。针对海上风电消纳问题,与行业组织、电力投资集团、设计院、龙头企业一起,从不同专业角度开展专题研讨,更好地发展海上风电新技术,推动盐城海上风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开展数字能源交流合作。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搭建合理、高效的数字化信息传输管理平台,为企业决策提供全方位、可视化的数据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服务,推进数字能源可持续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盐城样本。四是开展智能制造与产业生态发展交流合作。围绕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智能+”,纵论智能生态的共建、共享、共赢,推动盐城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到新能源研究示范城市转变。五是开展海上风电发展及产业链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海上风电产业链协同创新、海上风电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海上风电产业新城规划和建设、海上风电企业生态系统集成等内容,打造合作共赢海上风电产业生态系统。六是开展新形势下光伏平价与竞价交流合作。围绕光伏平价上网创新解决方案技术分析,光伏竞价项目执行电价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分析,全面竞价背景下资源禀赋对光伏电站投资价值影响分析,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平价与竞价并行的光伏发展之路。七是开展海上风电运维服务交流合作。探讨未来能源市场对运维服务的影响、海上风电运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海上风电运维母港建设、新能源大数据在运维中的应用等内容,推动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把盐城打造成区域性海上风电集中运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