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按照历来的外交传统,秦刚外长将新年首访的安排放在广袤的非洲大陆。而在此之前,秦刚刚从美国返回国内,接任外交部长一职。如此一来,非洲也成为他担任外长后出访的首站。双重因素加持下,外界对于此次中国外长的访非行程寄予高度期待。
据悉,此次出访非洲,秦外长的行程包括埃塞俄比亚、加蓬、安哥拉、贝宁、埃及以及非盟和阿盟总部,对象囊括非洲法语区、英语区和阿拉伯语区,既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有北非、东非和西非地区,基本上实现整个非洲的全覆盖。代表性强、覆盖国家类型多样,双边关系基础牢固,是此次秦外长访非的亮点所在。
中国与非洲大陆虽然相隔万里之遥,但自新中国成立、非洲掀起独立运动浪潮以来,双边关系却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之上。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广大非洲国家立场一致,充当中国最坚定的后盾;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对非洲落后国家进行力所能及的援助,从最早的坦赞铁路到现在为数众多的政府大楼、医院等,无一不是中国援非事业的杰作。
在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联合将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列为双边合作的旗舰项目。此次访非期间,秦外长为即将投入使用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剪彩,向世界各方表明,中国在援非事业上不开“空头支票”。
经过中方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心耕耘,中非友谊不断开花结果。据外媒的民意调查显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非洲年轻人心中对当地产生最大积极影响的国家。不过,总有一些西方政客对于中非高水平合作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编排许多似是而非的负面议题进行炒作,对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就在秦刚外长访问非洲之际,东非国家乌干达却传来对中国不利的消息。据多家外媒的消息,乌政府取消与中企的铁路建设合同,目前正在寻找下家接盘。
据悉,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在年与乌干达政府签约,计划在当地修建一条全长公里地铁路。这条铁路采用国际标准轨距,总耗资22亿美元,建成后,身为内陆国的乌干达将能够与肯尼亚的沿海港口相连,极大促进乌干达与肯尼亚的人员、货物流通。尤其是将大大提升该国的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促进乌干达经济社会发展。
据外媒报道,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称,按照中企与乌政府签订的协议,中方应该为该项目提供融资,从而确保铁路工程动工,不过中方并未履行承诺,感到失望的乌方于去年末向中企致信,决定取消合同。按照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话说,是中企主动违约在先,乌政府取消合同在后,中国企业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可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原来,合同签署之后,乌方决定将该铁路与肯尼亚境内的铁路线不同,由于两国铁路线采取的轨距不同,需要乌肯两国政府就具体细节进行协商,只有在确定铁路联接计划之后,才能满足中方的融资条件。简言之,不是中方不愿意提供资金,而是乌方自己的前期工作尚未完成,阻碍了项目的动工。
从目前来看,这场风波尚未对中乌关系造成严重破坏,但其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是美西方不断污名化中国援非事业,甚至不断炒作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
所谓的“融资”就是实际上就是借款。近些年来,中方为许多非洲国家提供不计其数的低息贷款,用来帮助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最近几年,因为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许多非洲国家短时间内没有还债能力,中方甚至直接减免债务,允许其延期偿还,获得各方高度称赞。
中国低息或者无息贷款,根本不会造成非洲国家政治与经济危机,反倒是美西方打着所谓“国际援助”的旗号,彻底绑架非洲国家的政治独立性和经济发展权利,从而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阴谋。“债务陷阱”一词最早就是西方人自己创造的,现在却用来诬蔑中国,简直可笑至极。
访问期间,秦外长就相关指责进行驳斥,他强调,中国始终致力于帮助非洲减缓债务压力,并亲自带头减免非洲国家债务。现如今,金融商业债务占据非洲外债的近四分之三,只有优先解决这部分问题,特别是提升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才是解决危机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