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营养知识缺乏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对营养知识不够了解,在饮食问题中仍存在一些不科学的饮食观念和方式,结果造成“花钱没有买来健康”,反而产生营养失调,出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情况。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营养过剩和发生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营养不良现象并存。同时,人们所得的疾病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传染病为主的贫穷型疾病向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主的富裕型疾病转变,而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离不开营养。因此,大量普及营养知识,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食物消费和维持膳食平衡,已显得十分必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观念和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食物过于精制。精细食物因其良好的口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加工过于精制,造成了其中营养素的大量损失。长期食用精白米面和过量摄入动物性食物使得一些“富贵病”或“文明病”的发病率增加,这些疾病包括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结石症等。现代研究表明,含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食物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因子。近年来,我国肥胖者逐年增多,发胖年龄也明显提前,在25~30岁年龄段的许多人已大腹便便,而且这被认为是“富态”和“福相”的象征。这些表现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饮食不合理,即由能量的过多摄入所造成。
与荤食“绝缘”。有人担心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就不吃荤食,结果适得其反。单纯素食易发生多种营养缺乏,如缺铁、缺锌和缺钙等,严重时则会出现不良情绪,甚至产生抑郁症。
将食品价格与营养价值混为一谈。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讲营养就得吃价格高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等。其实,食品的价格并非与食品的营养价值成正比。食品价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的供求状况,与营养价值并不成正比。例如,*豆素有“植物肉”之称,其不仅具有可以与肉类相媲美的营养价值,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超过肉类,它含有大豆异*酮、大豆低聚糖等多种保健成分,具有降低血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抗癌等作用,但其价格却远远低于肉类;熊掌的价格很高,但其营养价值并不很高,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类似于猪蹄。
采用饥饿疗法减肥。有人为了减肥或怕发胖不敢多吃饭,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有的还会因减肥不当而产生内分泌紊乱、神经性厌食症等疾病。
儿童营养误区。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由于缺乏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盲目地培养孩子的饮食兴趣和饮食习惯,以为越是昂贵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就越高,因而不惜代价买各种补品让孩子食用,结果造成孩子性早熟。目前,由于摄入了不均衡的营养,我国儿童出现了两种不正常的特殊体型:一种是因营养不良,主要为能量摄入不足而造成的“豆芽”型;另一种是因营养过剩,即摄入过多能量而产生的“胖墩”型。此外,某些营养素,如钙、铁及锌等的缺乏现象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
为了克服以上营养误区,为了你和家人及朋友的健康,必须多了解一些营养知识,树立科学的饮食观,从而达到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吃饱吃好是人们共同的心愿。那么,吃饱与吃好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呢?吃饱是指个体的食量得到保证,食欲得到满足,即填饱了肚子。从根本上说,个体所需的能量得到了满足,就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日常活动及工作所需的能量。但是,吃饱的不足之处是未考虑到其他营养素,尤其是微量营养素,如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情况。食物品种单一,易发生多种营养缺乏。吃好不仅满足了人体能量和食欲的需要,而且充分保证了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与平衡。食物品种多样化,主副食合理进行搭配,才能使人体每天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摄入能够得到充分地满足。这样,机体既不会出现营养过剩,又不会产生营养不良的情况,其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与消耗之间维持着动态平衡。总之,吃得好、吃得合理,既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又能预防营养缺乏症和“富贵病”的发生。因此,只有掌握更多的营养知识才可能“吃出健康”。
02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结构是一天中各种食物种类和数量的组成关系。虽然中国人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