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亿新市民金融需求大金融健康管理须跟上 [复制链接]

1#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张炜)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近日在年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对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一是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二是熨平周期波动影响,提升新市民金融健康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今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专属产品,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一定进展。肖远企指出,新市民金融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匹配性。

易观智慧院高级分析师陈晨表示,我国3亿新市民群体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从农村流向城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金融和非金融的需求。新市民无论群体规模、消费意愿还是发展潜力都是十分巨大的,给金融机构精准实施普惠金融、服务优化及产品创新带来了新机会。

“新市民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一个细分领域,但在金融产品匹配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零壹智库金融组研究总监李薇认为,由于这类人群分布在不同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收入不稳定,商业银行难以精准化制定针对其就业、创业、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场景的金融服务。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新市民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在城市拥有稳定工作,且定时缴纳社保公积金,只是户籍仍在老家的新市民。这个群体可以结合征信以及社保、工资等信息进行判断,给予金融服务。但还有一部分新市民,金融机构掌握的数据不多。这部分新市民从事快递、外卖、建筑装修、餐饮服务等行业,可能没有社保、公积金等缴费记录,甚至没有固定工资,导致金融机构很难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很难提供金融服务。

陈晨表示,新市民存在需求分散、征信不足、工作稳定性弱、金融知识及风险意识欠缺等特征,容易陷入负债压力和一些金融骗局。她建议,亟须提高新市民群体的金融素养,从根源上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压力和运营成本。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提高金融知识的触达率和普及率,讲解过度负债过度杠杆、高息陷阱的特征和危害、保护个人征信、选择正规理财产品的重要性等。通过大数据捕捉新市民群体关心的、相关度高的问题,建立新市民知识图谱应用于客户服务,消除金融服务的使用障碍。

“从金融健康的视角看,服务好新市民,要保证其财产健康、家庭健康以及事业健康。”李薇说,“新市民”在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过程中,很难达到银行准入门槛,限制条件主要包括三项:一是较少开立银行卡,无法查询账户收支记录流水;二是缺乏征信记录;三是不具备财务规划能力,对于家庭储蓄与生活开支的计划性不足。商业银行需要联合征信、保险等机构,共同加强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教育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宣教,定期开展财商教育沙龙活动,帮助他们逐步积累信用度,给予融入城市后的温暖关怀与心理疏导,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王诗强建议,金融机构尝试与物流、家*、建筑公司及支付机构等合作,了解新市民的工作收入情况、消费偏好,然后进行风险评估,提供金融服务。例如,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物流公司或者外卖平台合作,为快递员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与家*安保公司合作,为家*安保人员提供金融服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