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圳的985,就快赶上北上广了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

原创:小新同学有间大学

“你在哪里上大学?”

“深圳。”

“那是深圳大学?”

“不,是哈工大深圳校区。”

越来越多人到深圳读大学,但他们的选择,早就不仅是深大一家而已。如今,坐落在深圳的高校群成员,十个手指头已经数不清了。

这不,深圳高校队伍马上又要添新丁,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的中科院深理工,将会建立光明、西丽湖和宝安三个校区,并于明年起开始招生——它也成为年以来,入驻深圳的第14个大学。

深圳,不是个“高校洼地”吗?

谈到就业和落户,不少人对深圳确实向往已久。

深圳发展风头正劲,先是GDP在年以1.8%的优势超过广州,后是在国际权威机构GaWC于年发布的最新榜单中,首次跃升“世界一线城市”。

但一旦说到读大学,人们首先考虑的大多不会是深圳。

这座一线城市,一没、二没,更无“双一流”。有能力、够分数去这些学校的学生,报志愿时着实说服不了自己“屈就”在深圳。

繁华的城市,能留有多少学术土壤。/unsplash

深圳自个儿被称为“中国硅谷”,科技创新“重镇”南山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家。被誉为“最牛街道办”的粤海街道,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而南山区的家上市公司,超过半数都在这里。

相比之下,深圳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似乎远远落后于深圳本身。年公布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数排名前50的高校没有一所来自深圳。

科研能力不行,必然会成为城市发展的软肋。/unsplash

缺少科学论文和科学实验的突破性进展,即便有众多高新企业加持,深圳仍与成为先行示范区相距甚远。

业界人士认为,高校教育是深圳事业发展的短板,因此是“洼地”,深陷其中,举步维艰。

事实上,深圳这几年来对高校教育的投入绝对是超常规和超强度,这是应对外界质疑的最有力手段,当然也是深圳摘掉“高校洼地”这一标签的最佳时机。

早在年,深圳就提出要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如今深圳已有高校13所,分布在“南山大学城”和“龙岗国际大学园”。

发展高等教育,从源头上引进人才。/unsplash

从年到年,深圳高等教育的生均投入预算从元增长到元,增长率达38.61%,远超北上。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深圳首批十大创新创业基地的建立,为深圳的大学生成为“创客”提供了更多可能,更别说单单一个南山区便能为过半的在深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

尽管进展稍慢,但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应被忽视。前者在年全国高校科技成果总金额中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后者已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大学在建造,人才在孵化。/unsplash

在11月中旬举办的首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提到,未来10年深圳将斥亿巨资,力争实现到年建成20所高校的“宏愿”。

目前,除了前面提到的中科院深理工之外,海洋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师范大学也在筹备当中。

说深圳校区分数低,你还未必考得上

即便深圳在努力摆脱“高校洼地”这一标签,但“异地校区不就是野鸡大学”的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变过来的。

不少家长提出质疑:“不是野鸡大学为什么分数比本部低”、“为何不在本部同城建立新校区”……

首先,“分校”和“分校区”不是同一概念,也并不都是所谓“给钱就能去读”的学校。“分校”是与本部在教学管理方面相独立的办学机构,而“分校区”则是与本部除了地理位置之外其余方面保持一致的“分部”。

“分校”与“分校区”的文字游戏,一字之差,毕业拿的证书含金量可大有不同。/unsplash

简单而言,高考录取时本部统一招录,只是刚好你的专业被分到了异地校区,而非校本部。

其次,深圳校区的分数线偏低,确实如此。

香港中文大学本部,年在广东的文科提前批录取分数为分,而理科则为分;其深圳校区,年在广东录取的文科学生最低分为分,理科学生最低分为分。

低确实是低了,但很容易就能考上?并不是。

想要进港中大深圳读书,文科生至少在全省位列第名,理科生至少得在全省位列第名,在全省考生里那是前百分之零点几的存在。

分数线低,但排名高才能进,深圳校区的学校不是你想进就能进。/unsplash

所谓的分数线偏低,正如网友所言:“可以理解成产品在推广期的优惠措施”。言下之意是,推广期一过优惠措施自然就没有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便是其最好的体现。

年哈工大深圳校区在广东的理科优先投档分为分,比本部在广东的投档分分还高出10分,甚至还超过了广东本土的顶尖大学——中山大学的分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的分。

毕竟,虽然是分校区,但你分到的地方可是深圳。年10月,深圳印发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曾指出,未来10年,要将深圳建设成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为了留着人才,深圳加快步伐建设高校。/unsplash

相关意见还指出,要将哈工大、中大、港中大等的深圳校区,以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合作大学,办成与校本部同等质量甚至超越校本部水平。

越来越多的人,早已开始用脚投票了。

办了那么多所大学,然后呢?

异地校区越办越多、越办越快,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在深圳,有的学校面临着青*不接的尴尬境况。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是暨大名正言顺的五大校区之一,然而“深圳旅游学院”这个一点都不“一本”的名字,让它变得像打着暨大名号的“分校”。

至于里头的软硬件,用同学们的话来说,便是“好水掺半”。

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的硬件设施,如图书馆、宿舍、教学楼以及周边设施是衡量生活舒适度的重要指标,生活不方便,也是一大问题。/unsplash

设施和装修老旧且不完备,没有健身房也没有田径场,没有医务室也没有小超市。师资匮乏,园林专业的一些课程只能请到外聘老师,学生的周末因此“不得安宁”,“名不正言不顺”的老师更是让“水课”的感觉更甚。

当然,在读同学自带“滤镜”让他们能够忽视各种问题,但外人不会这么“体贴”,一锤定音就是这所学校“不够好,报考暨大时要慎重,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调剂到深圳校区了”。

想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位于南山区的西丽大学城,或许会是深圳最好的选择。毕竟从这里跑到“有人烟”的地方,路途有点艰巨。

校园要有学术气,也要有人味。/unsplash

有媒体报道指出,西丽大学城片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尚未建立,“配套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具有特色、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设施”。

除各校有面向校内人员的图书馆外,仅有深圳大学城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也无美术馆、博物馆等展览场馆,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吸引学生来读大学是一回事,能用足够好的环境满足学生、留下人才,又是另一回事。

如何在毕业季抢夺最优质的人才,这是个问题。/unsplash

另一座“大学城”武汉也曾不止一次被调侃,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大学生,到头来都送给了广东——年,武大有超过23%的毕业生选择去广东就业。两所高校的数字平均下来则是27%。

为了留住人才,武汉煞费苦心,制定出“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除了规定最低年薪之外,毕业生还能以低达20%的折扣买房租房。接下来的一两年,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才的流失。

回过头来看深圳,其表现也不甘落后,一方面是将城中村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当中,新增5万套保障房,让租户能以极低的价格租到更好条件的房子。

坪山区近日也发布了近套人才房的配租公告,申请人不限户籍。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初出茅庐毕业生的住房成本。

解决好住房的刚需问题,什么都好说。/unsplash

对于毕业生,深圳还有相应的人才引进入户补贴*策,让你头两年压根不用花自己的钱租房。其中,本科生的租房补贴达1.5万元,硕士生达2.5万元,博士生则达3万元。

时刻关照着毕业生们最担心的三大方面——收入、住房和落户,如果都能解决好了,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能少一点,也便愿意留下来。

正在从“高校洼地”成长为“高校高地”的深圳,不知会让多少传统高校强市感到战战兢兢。

比如,或许再过几年,大学生们连武汉也不去,直接来深圳上大学了。

去深圳上大学,

会成为你的选择吗?

撰稿

mushroom

编辑

秋裤

排版

馅饼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