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IDF论坛中国真实故事的国际传播 [复制链接]

1#

作为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主体活动之一,本届IDF论坛特邀国内重量级学者、文化大家、资深创作者、业内领*人物共聚杭城,围绕“作为‘记忆体’的影像记录”这一主题,聚焦时间、记忆、媒介、档案等关键问题,激荡思想,交流分享。通过学术研讨建立IDF的精神指向与内在凝聚力,形成以IDF为平台的学术共同体,以专业性、深度性、前瞻性、敏锐性聚焦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与机遇。

年10月25日,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学术论坛进入最后一日,以“中国真实故事的国际传播”为主题的第三场学术讲座于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顺利举行,同时也标志着本届IDF论坛圆满落幕。

IDF论坛特邀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魏克然(VikramChanna)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探索真实生活中的娱乐》的精彩专题讲座。视纳华仁CNEX的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CNEXStudio执行长陈玲珍担任本场讲座学术主持,纪录片导演、浙江传媒学院教师潘志琪,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佳鹂作为本场讲座的研讨嘉宾,共同进行了精彩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分享。

探索真实生活中的娱乐

主讲人:魏克然

魏克然,现任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东亚及东南亚区内容总编,全面领导集团东亚及东南亚区的内容管理、编播以及节目制作。

魏克然从两个方面来讲述中国真实故事的国际传播,一方面是Discovery探索频道在中国国内讲述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是在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故事叙述方式的进化过程。在媒体行业发生巨大变革的当下,Discovery内部也在学习如何重新讲述故事,并与大家进行经验分享。

真实生活是八十年代探索频道建立之初就有的定位,探索频道对自己产品的定位不是纪录片,而是创造真实生活中的娱乐。在这样的定位下,所推出的产品就可以是普适性的,因为提到纪录片会联想到更传统或更适应当地文化的作品,但真实娱乐就可以在娱乐和知识中国找到平衡,为全区观众带来适合各地区、各市场的成功作品,这也是Discovery频道在多元文化中取得成功的秘诀。

当下人们消费内容的方式在发生着变化,网飞、HBO或者迪斯尼+这些流媒体一直在推出一些大脚本的项目,这些项目与纪录片形成PK,Discovery需要在如此竞争性强烈的市场中站住脚。那些虚构的项目能够让观众投入进去,但同时也迷失自我。作为纪录片或真实娱乐内容制作者需要与它们竞争,真实娱乐可以让观众找到自我。

魏克然在讲座现场播放了Discovery频道新的视觉概念视频,让大家通过视觉化语言来理解真实娱乐。Discovery过去的宣传标语是“探索你的世界”,但随着对产业理解的转变和对定位的更新,Discovery不仅变换了logo,而且标语也升级为“为使我们成为人类的激情提供动力(WEPOWERTHEPASSIONSTHATMAKEUSHUMAN)”。

“探索你的世界”是属于数字化之前或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定位,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探索。对于现在的互联网驱动时代,这个定位就太宽泛了,现在不仅仅是探索,而且可以定位到每个人的热情,更好的助力每个人去探索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故事。把探索你的世界变成探索你的热情,就可以在每个议题之下集结不同的粉丝群,满足他们的需求。

魏克然继而与大家探讨了在当代的产业逻辑下,对于制片人、实际故事的讲述者、创作者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来讲故事,如何顺应时代新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开启了有线电视的年代,即传统的线性电视年代,当时CNN、MTV、探索频道能在电视上被观众看到,针对的是冲浪型观众,类似于自助餐,可以自己选择频道。

这样的体验是每一个频道都特别吵闹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不像电影院观影那么安静。Discovery在电视时代是怎么获得成功的?针对冲浪观众制定内容,每当观众们在观看剧情片或新闻、体育频道遇到插播广告时,他们会调到探索频道看一会,探索频道会成为观众的第二选择,这样讲故事是非常成功的。

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手机、平板电脑成为新常态,相当于一块电视屏幕摔成很多块小屏幕,Discovery也需要在新常态中再次讲好真实故事,这就需要改变,重新学习故事讲述的方式。在传统的线性电视时代屏幕离观众是很远的,只能通过遥控器把控频道,但现在屏幕离观众越来越近了,可以与内容进行更亲密互动。重新学习故事讲述非常有趣,影视从业人员有机会拍摄更加电影化的纪录片项目,可以为观众提供个人定制的内容。Discovery平台定位发生变化后,希望引进更加电影化、亲密化的故事,因此对于独立的故事更加友好,希望将此在微调后推向商业市场,将独立纪录片制作人的作品带入主流。

随后魏克然在现场为大家播放了《战疫启示录》、《星际杀手》等作品的片花,并以此为例来说明作为真实娱乐创造的作品,如何在纯粹纪实基础上更近一步,发挥想象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进行探索。虽然纪录片是在Discovery的DNA中的,但为了适应新环境,需要给观众带来更电影化的体验,需要在硬核的知识分析和剧情戏剧性很强的故事中找到平衡。

即将上线的《武汉之声》则采取了另外策略做出了新的体验,通过新方式和观众产生连接,更加亲密的讲述故事。原素材中所有人都讲中文,但是如果面对全球观众,则需要打破语言的隔阂,让国际观众能够对中国本土化的故事感同身受。最终Discovery为片中的人物找了合适的配音演员进行了英文旁白,通过英文带出片中不同人物的故事,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留作品的独立性,又可以将其推向商业市场。

《数字中国》则是讲述中国小康的故事,如何将复杂的国家层面的*策故事讲得有趣、好玩、贴近观众是很重要的。Discovery请一位在中国和美国都非常有名的喜剧脱口秀演员来讲述这个故事。《家有恶猫》、《游戏星球》项目则是魏克然分享的另外两个案例,《家有恶猫》利用中英文混合的形式进行本土化,利用不同的叙事实践和探索,带给中国观众、全球观众更加亲密的故事。《游戏星球》希望重构游戏的叙事,让大家看到游戏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最后,魏克然表示:“Discovery只是想给大家呈现在做的一些不同体验,怎么把硬核的*策软化,讲人话,讲人的故事,希望可以将中国的故事带到全世界,做出既适合中国平台、中国观众的故事,也能在Discovery全球频道上,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到故事,这是一系列实验的精神。”

魏克然与观众QA集锦

Q:现今学习媒体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

A:从探索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大家在左脑和右脑、理性和感性思维之间找到平衡。探索也给自己定位成好莱坞加新闻的感觉,新闻要求大家要做详细的调查,好莱坞通过我们视觉化的语言讲故事。我们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能讲出有趣的故事,同时又能把这个深度给带出来。

Q:如何理解世界的语态这一概念?在做长片的前期制片状态时,选题方面是先考虑国际观?

A:其实用世界语态说好中国故事就像打乒乓球一样,我们和中国本土的一些平台、制作公司、制片人或者独立导演的合作,就好像是咖啡豆和咖啡师的关系。我们提供主题,有时候是其他人委托我们,他们拿着咖啡豆让我们给他做咖啡,这种深度合作相当于我们既能够照顾到本土观众,又能够把这个故事带给全球观众,让全球观众都能看懂,从这个角度而言,商业层面上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回答您的问题,这也不一定,有时候是我们来开发一些主题,有时候是有些国际的主题找到我们,是双向的。

案例分享

主讲人:潘志琪

潘志琪,纪录片导演,浙江传媒学院教师。作品大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