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非外交官看浙江来了才明白何为鱼米之乡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znlvye.com/

文化交流杂志特约作者格特·格罗布勒(南非)

格特·格罗布勒先生曾是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高级外交官,历任南非驻西班牙、日本、马达加斯加等国大使,目前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格特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毕业于南非自由州大学,随即进入南非外交部工作,其外交生涯涉及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安道尔、日本、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他在南非外交系统工作近半个世纪,是南非外交史的特殊参与者、见证者。

今年初,作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聘请的高级研究员,他来到浙江。几个月的生活和工作,让他切身感受到浙江的人文风情和社会发展。他将他眼中的浙江和对中非关系的看法记录了下来。

格特先生在金华一油菜花田里留影。(格特先生提供)

前不久,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从南非来到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任职。

我现在的所在地浙江省,与非洲远隔万里。浙江景色秀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我最近还曾访问过杭州。在西湖边,感受着夕阳的秀丽和宁静,我心潮澎湃。一时间,我理解了为何浙江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物华天宝、旅游天堂”而誉满中外。

抵达中国数周后,我再次意识到,世界真的变得越来越紧密融合,越来越相互依存。文化交流,对传递善意、建立相互尊敬和相互理解关系,对加强合作、为共同命运相向而行,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

幸运的是,文化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全球常态。典范之一,就是通过不断加深友谊、合作和共同努力,中国和非洲之间的文化合作日益扩大。事实上,中国文化已经在非洲大陆留下坚实印记,非洲人喜爱中国文化体现的智慧和多姿多彩。

在过去的六七十年中,中国与更多的非洲国家签署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协议。通过越来越多的中国援助和合作项目、日益增多的中文语言学校,以及在非洲发展和流行起来的传统中医、针灸、杂技、武术、中国餐馆等,中非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我亲眼目睹这些,深感振奋。

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座运动馆内,一名选手表演武术。

而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受到非洲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服装和面具。事实上,只要去义乌国际商贸城(里面还设有非洲进口商品馆)以及广州的多个商品市场看看,你就能感受到非洲文化商品在中国的影响力。

所有这一切来自何处?

中国与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中非友谊绵延数千年。历史记载,古代中国与非洲大约在公元前年左右就有所接触。据记载,公元年,埃及人曾来到中国,在7世纪到15世纪期间,中非贸易蓬勃发展。据说,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女王钟爱丝绸制成的锦衣华服,而这些绫罗绸缎很可能来自中国。后来,满载丝绸、陶瓷和铜钱的中国船只访问了如今位于东非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所以说,中非之间的“文化热恋”源远流长。

但随着15世纪中叶欧洲殖民列者相继对非洲进行殖民扩张,中国与非洲的直接接触被迫中断。随之而来的,是非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非洲人民失去了土地、身份和国家主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开始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中非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与文化交流才得以恢复。

在谈到中国和非洲之间日益增长的友谊时,周恩来总理曾经表示:不光要介绍我们的文化,也要学习人家的文化。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开设亚洲和非洲语言专业,其中包括非洲的斯瓦西里语和豪萨语。这些举措促使中国可以更好地了解非洲文化。

年12月到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十国。之后,以文化合作与交流为一大重点的中非合作强劲增长。埃及不仅是首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而且还是首个与中国签署文化合作协定的非洲国家。

刚果(布)的留学生在东阳体验木雕创作。(胡扬辉摄)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然取得长足发展,而文化合作也正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所格外重视的。行动计划规定,通过执行政府间文化协议、在非洲开设更多中国文化中心,探索文化产业合作的各种可能性,以积极推动中国-非洲文化交流深入发展。

而另一项对中非未来的文化合作有长足影响的便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定会让非洲受益匪浅。“一带一路”倡议远远超越经济贸易范畴,还侧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