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茂星外滩效果图
◇面对共富考卷,城市运营商中国金茂以“城-人-产”城市运营逻辑破题,如今已在全国55座城市布局,落地34个城市运营项目◇城市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落实到城市的配套设施中,形成城市运转闭环,发挥合力效能
◇从富春山水中提取山、川、林、田四大基础元素,建构城、站、隧一体的TOD微型城市,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呈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金茂南太湖未来之窗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时代故事。
20世纪90年代,响应国家开发开放浦东的号召,被誉为当时“中华第一高楼”的金茂大厦应运而生。这座超过米智慧型摩天高楼的落成,为日后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载体和中国经济发展打下基石。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再用十余年的时间打造金茂北外滩项目,建成亚洲最大规模的绿色商务办公建筑群,成为上海定位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北外滩片区变身上海卓越城市新名片。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从新增土地开发的增量时代,逐渐转向城市格局重构的存量时代。与此同时,共同富裕目标对城市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这张考卷,城市运营商中国金茂依靠以城聚人、以城促产的“城-人-产”城市运营逻辑破题,如今已在全国55座城市布局,落地34个城市运营项目。
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明确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四大战略定位,清晰描绘共富图景,浙江成为推动共富的先行探路者。
中国金茂在长三角经济圈深度参与城市群建设与发展,深耕浙江多年。如今已经在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嘉兴、衢州等城市实施片区开发与城市运营,秉持“5G”操盘理念,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资、高水平建设、高水平运营、高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和产业升级,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为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展现出央企担当。
产城融合民祉为要
推进共同富裕,产业兴旺是重要前提,也是“做大蛋糕”的基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都离不开强劲的产业动能。
中国金茂积极探索“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产城可持续发展路径,以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金华市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心区的27个城市之一,连接着杭州、宁波、温州等浙江三城,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锚定了科技创新之城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向东发展战略下,位于金义新区的东湄片区成为城市革新的重点板块。此处的金华金茂未来科学城,立足于未来社区标杆区、数字赋能样板区、绿色低碳示范区的定位,着力赋能未来产业、未来城市、未来生活。
具体来看,金华金茂未来科学城重点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培育,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服务,打造具有引领性的产业集群,吸引众多优质产业资源进驻。携手科大讯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化创新,带动数字产业高速发展,打造金华数字产业发展新平台,使金华不断迸发科技创新活力。
产城融合的成果推动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国金茂与嘉善县政府联合打造的浙沪融合示范项目上海之窗智慧科学城,深入挖掘土地潜能,探索产城融合之路,为“迭代升级、再造嘉善”作出示范,致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新地标,为城市群发展赋能。
对标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战略定位,中国金茂在抓产业的同时,更心系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
在浙江宁波,生命科学城积极践行着这条战略性原则,力争达到富民惠民安民成效。医院新址落位机遇,联动宁波健康创新研究院,通过“医学研”有机联动,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链,助力宁波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区域提供浙东、长三角乃至全国领先的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及生态人居服务。
截至目前,宁波生命科学城总计开工配套项目达19个,总投资金额约30亿元。其中,中央公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宁南文体中心一期、机场南路两侧景观带、农贸市场、公交场站已完工。
公建配套项目的接连落地,是中国金茂在城市规划上坚持生态配套先行的具体体现,也是央企践行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大局的责任与价值所在。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城市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落实到各类城市人群所需配套设施中,逐渐形成城市运转闭环,发挥合力效能。
中国金茂表示,公司未来将持续聚焦“城-人-产”的城市运营逻辑,肩负央企责任,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建造,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城乡协调发展引领
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质量等值化,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关键在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金华市人民政府在去年1月印发的《加快市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坚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有机结合,生产技术与数字技术相配套,服务带动、示范引领,提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在“数字+农业”方面,中国金茂引进全球领先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集团,搭建MAP智慧农业平台,打造现代农业业态,为广大种植者和食品价值链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从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上看,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破7万亿元大关,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中国金茂响应号召,助推浙江省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中国金茂鳌江国际新城,作为“央企走进浙江山区26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签约项目,依托公共服务品质与数字化公共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打造现代服务新高地,逐步形成可复制的样板模式。如今这里的公建配套进度条正一项项拉满,包括学校及幼儿园建设,河道治理工程、道路工程……
中国金茂还以鳌江国际新城为支点,携手平阳县鳌江镇人民政府创立“鳌将会”暨鳌江共同富裕研究中心,锚定“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样板镇”总目标,聚焦鳌江镇基层治理短板,找准“大场景、小切口”,深入谋划空中城管、未来社区、文明眼等多个具有鳌江辨识度的多跨协同场景应用,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加快形成协同高效、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体系,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在注重城乡发展平衡性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同时,还应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率先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积极进展。
对于城市运营者来说,通过导入具体产业,加码创新,吸引人才,既有助于使各种分配要素更加活跃,也有利于促进政府在二次分配中更好发挥收入调节功能,反哺群众。
精神富有和谐共生
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富裕,还要
共同富裕美好图景中,文化是富有魅力、蕴含吸引力、充满辨识度的标识,它承载着百姓精神上的充实感与幸福感。行走在新晋网红打卡地鳌江黄公望公园一期,一座由花岗岩制成、高6米的黄公望雕塑吸睛无数。这位平阳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山水画“元四家”之一通过一种特殊方式“回归”故里,与来此参观的游客进行穿越时空的精神交流。这源于去年9月以来,鳌江国际新城项目深入挖掘平阳、鳌江文化特色,厚植当地人文底蕴,以文化之光照亮共富之路。
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在浙江还有很多,现实主义诗人艾青的故乡金华,除了为人熟知的艾青文化公园外,艾青诗歌文化中心也是金华金茂未来科学城城市文化地标项目,该中心秉承“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建设理念,以“艾青诗歌文化”为引领,打造未来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城市社交主场,主要包括艾青诗歌论坛颁奖永久会场、文化艺术展厅及艾青文化陈列场馆等。
除此之外,在“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目标战略定位下,一幅幅生态富裕、城市更新画面也在各地徐徐展开。
依照“两山理念”指引,湖州南太湖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金茂南太湖未来之窗项目作为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一体开发的代表,努力将“推开窗即见世界级生态景观”的美好愿望照进现实。
在杭州,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呈现。富春金茂星外滩项目紧邻风景秀丽的富春江,是继陆家嘴金茂大厦、金茂北外滩后,中国金茂又一个以“外滩”命名的滨水地标项目。设计师从富春山水中提取山、川、林、田四大基础元素,建构城、站、隧一体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微型城市,力图造就“下一个时代商业综合体的范本”。
今年2月15日,中国金茂正式成为浙江衢州高铁新城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主体。至此,中国金茂旗下第34个城市运营项目正式落地。秉承科学至上的价值理念,坚守绿色健康、智慧科技初心,中国金茂将“城人之美”作为其开发、经营每座新城市的起点与最终落脚点,始终聚焦于人,持续追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未来,这样的画面还会越来越丰富,这就是城市回答共富命题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