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数则思变2022年度金融数字化调查报
TUhjnbcbe - 2023/4/29 19:15:00

BBTFINTECH

编者按:年初,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年)》,要求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对金融业而言,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数字经济的时代要求,从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其实也是IT业。第八届北京金融论坛据此以“金融数字化拾级而上”为主题,而北京商报也推出相关的调查报告,聚焦金融数字化的底层技术、应用场景和数字程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报告全文

01银行篇

数字已经深刻影响了金融业的生态,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肌体”的本质不会改变。基于此,北京商报记者调研了20家A股或H股上市银行,从金融场景运用、人才培养体系、风控措施、手机银行App月活数据四大维度全景扫描,呈现20家银行数字发展现状,并就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建议,助力银行业在数字金融的浪潮中砥砺前行。

?场景:“多点开花”未来可期

国有大行“领头雁”

在金融科技、大数据技术基础较为完善的情况下,6家国有大行基本构成了以数字化为引擎,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场景多点散发的经营模式。数字金融场景应用也覆盖普惠金融、营销模式、供应链金融、交易银行、对公经营管理中台建设、零售业务等多个维度。

股份行+城商行侧重点不同

在推动科技赋能,将拓展数字化金融应用场景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上,10家股份制银行、4家城商行的痕迹也较为明显。

路在何方

百里者半九十,正如多家银行在业务规划中提到的,下一步将在平台化、场景化、差异化、协作化、资产数据化等领域持续创新变革,实现服务模式、服务品质以及服务生态升级,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风控: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向线上为主转变

在疫情的影响下,银行的业务逐渐从线下场景转变至线上场景,这也对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较为传统的人工监测数据分析具有滞后性,难以做到实时分析。所以,推进风险监控手段由“人工监测”向“线上监测为主,人工监测为辅”转变成为银行的必经之路。

实现多层次模块统筹

在数字化概念还未深入人心时,银行对于风控系统的交易功能监测有限,除了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实时处理之外,各类场景的数据也往往散落在各自的业务系统中,无法做到有效归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银行显然已经意识到多维度建立风控模型的重要性。

创新技术做好分级处置

通过了一系列的探路,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开始不断尝试新技术、新手段,实现风控前移、动态监测、分级处置。

全生命周期的量化风险监测

当前,为了预防不良资产亮起“红灯”,在客群选择方面,银行更愿意将拥有稳定行业、稳定收入的客户作为主要经营对象,而在贷后管理能力方面,也通过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严控贷款资金流向,对客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量化风险监测和分类管理,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和资金用途合规。

?人才:复合型队伍搭建竞备赛

功以才成,业以才兴。毋庸置疑,不管银行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举措推进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当前,构建从管理到运营,从业务到科技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体系正成为各家银行比拼实力的关键性因素。

科技人才占比提升

建设匹配战略变革与业务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从调研内容来看,在推动人才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银行科技人才的占比不断提升。多家银行在年中报中均将支持培养科技和业务复合型人才作为重点方向,也有银行通过多次开展培训提升广大干部员工的研究能力、业务能力、数字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训+招聘“双管齐下”

综合受访银行的反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除了初期的开设训练营、建立科技人才内生培养体系之外,银行对于职场“小白”的需求感较弱,工作年限在3年左右的科技人才更容易受到青睐。因此,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在扩编人才、资源投入上也不遗余力。

构建人才成长发展通道

虽然,银行更愿意吸揽领先同业和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好同时拥有技术开发和金融从业经验的复合职业背景。但现状是,银行在科技人才的招录上往往是“招来了”但是“留不住”。

?月活:打好零售攻坚战

从规模到月活

构建移动端App金融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能先抢占市场,就能在这场零售金融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家受访银行也表示,下一步,将从金融生态建设、内容生态建设、渠道协同建设、用户及安全体系建设、智慧化服务等方向发力建设数字化手机银行。深入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与挖掘用户需求。通过智能推荐、机器学习等技术,基于用户旅程模型构建陪伴式贴心服务,实现千人千面的手机银行极致体验。

App的分分合合

整合手机银行App并非仅仅是较为简单的迁移,其背后更是银行对于未来获客、战略发展的考量,例如,从客群特征入手,围绕车主客群、教育客群、属地客群等,打造特色板块,提升老年、县域、小微、跨境、代发工资等重点客群专属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

?20家手机银行App测评

操作体验维度

a.使用较为流畅

随着App的不断迭代更新,手机银行操作流畅度、互动体验感均有所提升。迭代更新后,目前,各家银行手机银行App登录方式更加快捷、界面删繁就简更加优化、智能客服互动体验更为流畅。

b.部分智能客服答非所问

智能客服作为用户使用手机银行遇到问题时最为便捷的求助渠道,其使用的可得性及交互的顺畅度无形中影响着App的活跃度。从20家银行手机App来看,目前各家银行均设有专属智能客服,通常置于首页搜索栏旁或在首页单独设置客服按钮,比较显著。

产品功能维度

a.基础功能较为完善

近年来,手机银行已成为用户办理银行业务的主要渠道,存款、贷款、理财、信用卡作为银行的日常业务,目前20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均设置了对应功能且较为完善。

b.生活服务仍需拓展场景

为增强用户黏性,除提供常用产品功能服务外,场景化的生活服务成为银行传递品牌价值、增强用户粘性的重要途径。

人性化关怀维度

a.适老化版本成标配

移动支付在便捷生活服务的同时,却成为部分“银发一族”的障碍,为缩短老年人群体存在的数字鸿沟,使其也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20家银行手机银行App迭代更新的同时,也在持续优化适老化服务。

b.专属产品供给较为匮乏

虽然20家手机银行App适老化版本在页面设置及辅助功能上相对比较完善,不过,在老年群体专属产品供给方面则较为匮乏,仍需补充完善。

创新发展维度

a.少数银行上线数字人民币专区

作为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均在手机银行App上线了数字人民币专区。部分非指定运营机构,如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手机银行App也设置了相关运营专区,通过与指定运营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服务。不过,整体来看,具备数字人民币专区的银行仍是少数。

b.生态圈创新优化空间大

财富管理作为银行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围绕相关业务部分银行正在深度整合内外部资源,试图构建大财富管理生态圈,手机银行App中的财富管理直播间就承载了这一使命。

02消金篇

根据业绩发展情况,按照头部、腰部、尾部不同梯队,选取16家受访消费金融机构,基本覆盖了行业整体发展情况;从业务层面出发,选取贷前、贷中、贷后、输出、普惠等五个维度,覆盖了消费金融行业业务的全流程。

?贷前:获客偏爱引流

业务布局

行业不断发展变迁后,更为便捷、灵活的线上渠道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热门选择。统计结果显示,目前16家受访消费金融机构均开展了线上业务。其中1家机构业务布局接近%,基本未设置线下业务,剩余15家机构采用的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方式。在线上、线下渠道选择上,协同发展成为主流。

获客模式

消费金融机构的主要获客方式,当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线下业务组建自营团队;二是依靠线下第三方渠道;三是建设线上自营平台开展营销推广;四是与头部互联网企业或金融科技企业等第三方平台合作,进行引流拉新。根据受访机构反馈的数据,四种方式中,线上第三方引流是消费金融获客最主要的来源。

审核授信

用户在线上渠道提交相应信息后,系统会自动评估用户资质。即便是线下业务,超过七成的消费金融机构是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审核。剩余消费金融公司则是在“亲核亲访”“面谈面签”的基础上,叠加线上审核环节,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从受访机构提供的信息来看,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16家消费金融机构均构建了自主可控的信贷营销生态体系,其中还有3家机构提到自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展业难点

a.数据信息不对称;

b.个人信息和数据隐私保护;

c.兼顾不同受众的接受能力;

d.缺乏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贷中:难舍人工审核

业务管理

在贷中阶段,消费金融机构的工作相对复杂,包括还款管理、定期核查/回访、行为分析/预警、额度重估、交叉销售等。从反馈的结果来看,16家受访消费金融机构在贷中环节,均提及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了实时化的信贷审批体系,还有3家机构采用的是传统人工与风控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在贷款环节对用户的分类管理上,消费金融机构会根据历史信用、资产状况、消费稳定性等多个维度全面衡量用户的偿债能力。其中,还有1家消费金融提到,在贷中风险控制方面,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则思变2022年度金融数字化调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