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初,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年)》,要求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对金融业而言,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数字经济的时代要求,从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其实也是IT业。将于12月举办的第八届北京金融论坛,据此以“金融数字化拾级而上”为主题,而北京商报也将推出同主题的系列策划报道,聚焦金融数字化的底层技术、应用场景和数字程度。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数字化时代,消费金融公司不管是营销、风控还是运营,都离不开技术加持,除了使用技术利器加强自身核心业务,有没有机构尝试科技输出?从北京商报记者获取的16家调研数据来看,不到一半表明有技术输出意愿,但并未有体系布局或战略计划,仅有极少几家秀出了技术输出案例,包括智慧双录平台、云呼叫中心、智能外呼机器人等,已先后应用到信托、银行、医疗、电商、科技公司各行业中。
有公司输出超家金融机构
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推进持续加速,自建核心风控的同时,已有机构尝试将技术实力开放至多个产业,谋求对外输出。
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例,主要聚焦“自营+开放+金融云”轻资产模式运营,依托科技人才资源,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区块链、云计算领域五大核心技术,并加强金融云平台、人工智能中台、数据中台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多样场景和数据进行快速迭代创新,实现场景、数据、技术、产品的闭环。
最新数据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已有千人以上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模型团队,依托亿级用户数据,结合超过个线上和线下多元的互联网消费场景,建立了赋能金融业务全流程的数据决策能力、智能运营能力以及技术开放平台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其数字化能力已赋能超家金融机构,线上连接超过个场景,线下连接万家商户。
以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与马上消费金融合作为例,该银行主要利用后者自主开发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挖掘技术,为自身营销、风控、运营平台业务赋能,提升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能力,为小微企业主提供融资服务。目前,马上消费金融此项数据服务已覆盖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上百家本地小微企业主。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马上消费金融免费开放云呼叫中心、智能外呼等技术资源,助力更多企业应对疫情危机,顺利复工复产。目前,智慧双录平台、云呼叫中心、智能外呼机器人已先后应用到五矿信托、中铁信托等信托公司以及各大银行、医疗、电商、科技公司等,通过自主科技能力的对外开放,助力推进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运营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根据统计,其疫情期间智慧双录帮扶企业8家;云呼叫中心帮扶企业23家;外呼机器人帮扶企业8家,帮助各大企业降低成本超80%,提升服务效率%。
除了马上消费金融外,招联消费金融同样反馈,在不断夯实自身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输出。其中在智能资金调度、智能资产管理服务方面,与近百家同业机构达成合作。此外,还在ESG领域加强科技赋能,通过智慧化、数智化云应用,推进绿色公益。
更多机构仍在观望探索中
数字化对消费金融业务的驱动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逐步提升客户精细化管理能力,另外也有利于提升用户转化率,提高风控效率。
从北京商报记者获取的调研数据来看,大多消金机构持续投入技术资源,目前主要用于自身核心业务。例如,中原消费金融前期发现行业更侧重于扩大用户基础,存在着客户转化率低、批核率较低的痛点,进而导致了较高的获客成本。
从年下半年以来,中原消费金融便在用户运营领域发力,建立了依托数字化驱动的精准营销体系、风控体系及贷后管理体系,从用户挖掘、用户触达、用户转化和用户运营出发,构建数字化营销闭环,提升用户转化率,降低获客成本,提高风控效率。
在数字化驱动的加持下,截至年6月末,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累计放款.98亿元,累计放款突破.97万笔,累计为.60万客户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为河南省及全国消费市场发展贡献了新的活力。
另外,中邮消费金融也反馈,截至目前共拥有超个应用系统,且90%以上为自主研发,这些系统可以每日审批上百万笔贷款,处理效率在五年中提升了30倍,公司内贷款自动审批率高达98%,全面提升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将业务承载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被问及是否有意愿将技术能力对外输出时,大多消费金融公司未给出肯定答案。探其原因,一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持牌消金公司要实现数字化能力输出还有一定难度,公司现在的重点还是发展业绩,而不是数字化能力输出。
在他看来,并不是每一家机构的科技目标都是数字化输出,毕竟对部分公司来说,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短期不一定能见到效果。因此更愿意提升核心科技水平,去更快更好地支撑自身核心业务全流程发展。
“确实,还是要先发展自己的业绩,科技实力外溢是锦上添花,”另一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从业人士同样坦言,目前,大多持牌金融机构可以参与到放贷机构的贷前、贷中、贷后的科技赋能,另外也有很多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都在进行技术输出,但是具体到持牌消金公司的案例确实不多,一系列业务布局和战略计划都还在摸索观望中。
技术输出动力不足的三大因素
消费金融公司是专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近几年崛起的创新型金融机构。作为银行的补充,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群长尾且下沉,通过数字化能力的构建来提升业务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几乎已是所有消费金融公司的必选项,也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在与各类机构的竞争中突围的关键抓手。
“因此,一些头部的消金公司,在自身数字化能力有了充分积累和标准化之后,将数字化能力输出确实可以增加一项收入来源,类似于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模式。”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不过,从收入贡献来看,目前大多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能力输出可能还比较小。
“毕竟,数字化能力输出的前提是公司已经具备这种标准化能力,这是顺其自然的事,否则为了数字化输出的目标而大量投入,可能得不偿失。”于百程说道。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则进一步补充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技术输出较少的三方面原因:其一,绝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其本身消费信贷体量较小,消金公司自身还需要与外部机构合作来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因此对外输出技术难度较大;其二,银行等甲方对技术的兼容性、可扩展性、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全流程服务等各方面要求较高,这导致数字化输出流程繁琐、时间长、成本高,盈利困难;其三,消费金融公司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为了保证主营业务稳定增长,消费金融公司也无暇开展技术输出这第二增长点。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同样提到,技术输出需要遵循监管规定,离利润相对较远的情况下可能动力不足,另外金融技术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大机构更偏向自建团队。因此消费金融公司还是要先服务自身业绩增长,后续再依托自身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去拓展客群。
王诗强则建议,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合作是联合贷、同业拆借等资金方面,建议消费金融公司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来多元化资金来源,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保证主营业务稳步开展。至于技术输出,可以等将来主营业务在行业领先时再对外输出,此时,必然会有机构对其技术感兴趣。
北京商报记者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