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坛生涯
——答《南都周刊》记者问
撰文
魏英杰
年年初,《南都周刊》记者季天琴就国内BBS的“前生今世”采访我。趁此机会,我随着记忆的脚步,记下了这些年来的上网经历。
近日,听说天涯社区已经有近一个月打不开了,这次大概率逃不过关站的命运。寻思着写点纪念文字,正好翻到了这份文稿,感觉似乎还有点价值,略整理了一下,权当作对国内BBS的一份个人记录。(年4月26日)
问:由于门槛较高,国内第一批网友还带有精英化的色彩,能否说说您最初上网的经历。
答:说来惭愧,最初上网时很多值得记忆的细节都遗忘了。前不久,我翻到一个帖子,想起年与人在天涯论坛的争论。对那场争论我当然记忆犹新,那影响了我和一些网友之间的友谊,间而也影响了一些网友彼此之间的交情。
可回过头来,我发现自己连当时怎么争吵起来的都不记得了。我在论坛上翻了很多帖子,好不容易才搞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可搞明白以后反倒更加迷惑,很诧异那么多人会为一个鸡毛蒜皮的事情——删帖,如此大动干戈,甚至翻脸不认人。上网以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以网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这大概和过日子一样,时间久了,许多事情也会变得模糊,慢慢沉入脑海。
但我始终记得最初是怎么学会上网的。
那是年下半年,当时我惨淡经营着一家小酒吧,生活百无聊赖。酒吧开在大学边上,经常有学生来泡吧,因此和其中一些学生关系很好。有天晚上,一个学生说学校边上刚开了间网吧,他准备去那儿玩。虽然大学期间上过电脑课,平时也看过一些关于网络的报道,但那时我既对网络感到很好奇,又心里犯怵,觉得那是需要高深的电脑技术才玩得转的事情。
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跟着朋友去了网吧,并在网吧老板帮助下,注册QQ号(当时叫OICQ)和碧海银沙聊天室的ID,就这样开始了网络生涯。
接触网络后,我就像患了重度网络依赖症。几乎每天都去上网,有时候甚至玩通宵。其实,那时候上网无非就是泡聊天室、聊QQ,以及上屈指可数的几个BBS,如强国论坛。我当时去比较多的是焦点网聊天室及其论坛,在那里认识了不少人。
年是国内互联网普及化的初期阶段,除了一些骨灰级网友,大多数早期网友都是在那前后开始上网。所以,那时候上网人群知识化程度相对高些。例如我在聊天室里,就认识了一些海外留学生,还有媒体从业人员,以及外企人员,当然还有学生。这种基于精神交流的文字聊天,犹如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人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激发了对生活的更多憧憬。
这也促成了我年的北京之行。由于在网上写了一些读书随笔、散文,得到了不少网友赞赏,再加上后来酒吧经营不下去了,我就想到北京找份编辑之类的工作。结果不到半年,我就卷铺盖回家了。
如果没有这段上网经历,我肯定连去北京找工作的这种念头都不可能有。
问:谈谈您接触BBS的过程,以及对您的影响。
答:最早接触的BBS,小的有焦点网论坛、博库沙龙,大的有强国论坛、天涯纵横等等。这些论坛很多都已不存在了。
我在网上注册的第一个ID是“网络孤云”,后来在网上认识了作家古清生,他也主持一个文学类论坛,在他建议下,把主ID改成了“孤云”。以后一直就用这个ID混迹网络,从人民网读书论坛到榕树下论坛、天涯纵横、关天茶舍、世纪沙龙、闲闲书话、锐思评论、读书生活、诗生活、尚书屋,用的都是这个ID。
这里还应特别介绍一下南大讲师李永刚办的思想的境界网站,这个网站在年左右让无数人受益。我在网上比较活跃的时期,大概在年到年左右。后来由于博客兴起,再加上个人工作变化等原因,就逐渐淡出论坛了,虽然偶尔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