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头几年,网络论坛最火的时期,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将水浒将武力数据化的文章。前所未见,大觉有趣,当时就在论坛注了册,不过没留言,只潜水。
年前后,我在读《精武》杂志时,看到一篇论述史进棍法的文章,大开眼界。原来,还可以将文学和武术联系起来写。同期,《健康报》有一篇文章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从医学角度去论述周瑜气死的原因。这些文章,让我见识到了名著的民间影响,知道以此为媒介,可以吸引读者去看非文学领域的东西。
与此同时,网络论坛迎来了一波“武评“风,就是比较三国、水浒,甚至金庸等小说人物武艺的高低。网友各抒己见,很多情况是谁都说服不了谁,只是乐在其中。
至于我,倒一直没有系统比较小说人物武艺的想法。不过,在潜水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坛友对武术了解不多,也不想真练武,但对武术又有一定兴趣。还有人直接发帖问我武术的东西,我也力所能及地给予回复。
此外,当时“韩流”正劲。身边一些朋友,年轻的想自己练跆拳道,年长的送自己小孩练跆拳道。
各种原因,触发了我在网上普及武术常识的创作欲望,于是开始发帖子。得到的积极反馈也出乎我意料,有些网友还成了好友。
其中一位朋友,算是直接激发我发帖的作者。虽然他个性鲜明,经常同网友唇枪舌剑,但也是一个真诚的人。我们性格差异很大,居然私下成了好友,估计其他坛友都猜不到。遗憾的是,我们都有点傲气,没有向对方要生活中的联系方式,在论坛没落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失联了。
也是这位朋友,在我的一些文章中给予了批评,说主题不紧。其实我何尝不知,在开始写系列文章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储备远远不够。有时只能插科打浑,相当于给文章注水。
写得越多,越发现有了解中国武术史的必要。而武术史,往往又和兵器史、*事史相交集,需要研究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这样也好,在写文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自己提高,挺有趣。恩格斯不是说过,要重视历史嘛?我也算歪打正着了。
到后来,我发现图文已不能向业外的朋友解释清楚武学原理,就有了转战视频的想法,并付诸一定实践。从年起,试拍了一年左右,后面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继续下去。
除了理论基础,还需要实践。因为机缘原因,我自身的功夫并没有打好基础,所以要联系实战谈问题,往往无从下手。所以,还得走访各地武友,四处取经。年前后,在重庆访到了很有真材实料的朋友,使我的理论和实践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升级。不夸张地说,可算我的贵人。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积累,我又开录了。当然,水平方面不用期待太高。至于说能不能坚持,当年在论坛发帖完全免费,都做了几年,又何况现在自媒体时代?虽然天天见有人说“红利已过”,但在自得其乐的同时能得些瓜子钱,也比当年强了。
至于老衲当年网名叫什么,知之自然知,不知说明还不够熟,重新认识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