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方臻子
11月22日下午,浙大控股集团科创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论坛在浙江大学、浙江省国资委指导下,由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国资国企创新联合会主办,来自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姜扬剑,浙江国资国企创新联合会理事长,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仲明,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金强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任其龙,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高翔,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余飞鹏作主题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喻景权,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等专家学者,及来自“政产学研金”等创新主体的相关负责人参加。
论坛以“科创新力量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着眼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动演进新趋势,从多个创新主体视角,探讨关键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链路构建机制等热点话题。
徐金强在致辞中表示,两年来,浙大控股集团创新提出打造“”科创产业发展体系,以打造省级集团化高能级科创平台为目标,探索“在新型举国科研攻关体制下有组织地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集团坚持深化拓展源头创新,深度对接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坚持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为导向,协同校地企多方合作伙伴;坚持与中央企业、省属国企、头部民企和投行携手共赢,全面融入、全面拓展“朋友圈”。未来,集团将持续聚焦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聚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全链融合的浙大控股样板。
在主题演讲环节,任其龙院士作了题为《校地合作研发平台模式探索》的报告。他指出,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非常契合当下全球创新版图重构的大趋势。高水平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校地加强联动合作是必然趋势。对高校和研究机构而言,要创新和育人联动,研发和创新联动,研究成果要及时落地,加快产业转化。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校地合作要考虑三要素,一是要将高校优势学科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二是要将高校引育目标与地方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三是要将高校资源需求与地方场地资金优势紧密结合,校地资源互补、携手共进、服务大局、合作共赢。
高翔院士以《“双碳”战略与能源科技创新》为题作演讲。他的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强调了能源科技创新对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并分享了“双碳”战略下构建清洁低碳新型能源体系的思考和创新实践。目前,浙江大学成立了多学科交叉的碳中和研究院,且在省国资委支持下浙能集团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共同建立了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未来希望通过深化多学科交叉研究,借助国资国企共同的力量,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低碳/零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构建。
余飞鹏在《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科创全生命周期赋能体系》主题演讲中指出,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是我国大量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有组织的科技产业化机构。浙大控股集团将通过建立一支“科技星探”队伍、打造一支CEO队伍、构建多层次基金体系、形成一套科技+产业研究体系、创新一套科创集成服务体系和赋能模式,成为一个整合“知本圈”和“资本圈”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浙江乃至全国构建一流科创生态。
在圆桌论坛环节,浙江浙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创业投资协会秘书长顾斌,与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勇军、浙江浙大西投脑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跃明、之江创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恺秉、杭州飞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晓飞、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沈琴华等嘉宾,围绕“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一系列签约仪式。浙大控股集团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试验站,财通证券,浙江军合投资等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浙大控股集团还与杭州九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成立启真九智(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协议。
浙大控股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也在论坛上正式发布。据介绍,该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目前已储备航空航天、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