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3年前,38岁三轮车夫被复旦大学破格录
TUhjnbcbe - 2024/7/13 19:00:00

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炎热,街上的行人少得可怜,一位中年男人正卖力地蹬着三轮,他的车上装着满满的货物,汗水不停地从他脸上流下,后背上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但他仍咬牙坚持着。此前,妻子因病住院,借了很多钱,作为男人,他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他想着,多拉一趟货,就能多赚几块钱。突然,电话响了,打电话的人是复旦大学的刘钊老师,邀请他参加《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的编撰项目》。一年以后,他竟被复旦大学录取为届博士生。那一年,他已经38岁。这个蹬三轮的男人叫蔡伟,他只有高中学历,却被复旦大学录取为博士生,这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人生到底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他现在的生活又如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蔡伟的故事。

01

年,蔡伟出生在辽宁锦州,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有意识,也没有钱给他报课外兴趣班。

三年级放暑假时,蔡伟参加了学校免费组织的一个书法班,没想到零基础的他却比那些有基础的孩子写得还好,很受老师的赏识。

老师的鼓励给了蔡伟很大的动力,此后,他一直买字贴自学书法。

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查字典、问邻居。

以致于到了后来,不管是简化字还是繁体字、异体字,他都颇有研究,就连老师遇到不认识的字都要向他请教。

可高中以后,蔡伟的学习成绩只有语文一枝独秀,而数理化等学科的成绩惨不忍睹。

蔡伟想:

既然其他学科学不好,就索性把语文学好吧。

有一天,他无意间看到蒋礼鸿的《义府续貂》,从此,蔡伟彻底迷上了古文字。

此后,他对古文字的热爱变成了“我的眼里只有你”。他把图书馆里有关语言文字的书都看遍了,仅用一年,还在上高中的他竟看了三百本书。

这段经历,让蔡伟清楚了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当时,同龄人都在迷恋小虎队,可对蔡伟来说,古汉语专家裘锡圭和王力才是他的“小虎队”。

当然,因为蔡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古文字上,其他的学科成绩可想而知。

年,蔡伟毫无悬念地落榜,他仅拿到了高中毕业证,老师说,就算复读,他也没什么希望。

蔡伟不得不像他的父辈一样来到胶管厂当起了工人,唯一不同的是,他还是像从前一样热爱古文字,从不在休息时和工友打扑克,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一有空闲,他就找个没人的角落去研究他的古文字,在同事的眼中,他就是另类的存在。

图书馆里珍贵的书借不出来,他就蹲在图书馆里抄,他把厂里发的表格纸订在一起,做成笔记本,足足抄了二十多本。

后来蔡伟回忆起当年的经历,感慨地说:我的每一份努力都没有白费。

能日夜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蔡伟觉得很幸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却在三年后落空了。

02

年,蔡伟下岗了。

后来,他在学校食堂做了一年的馒头,看着手里一个月元的工资,蔡伟决定去商场门口摆地摊,除了收入要多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能有足够的时间看书。

此后,看书成了蔡伟的主业,而摆摊倒成了他的副业。

他不吆喝,也不琢磨怎么招揽顾客,每天只自顾自地读那些周围人根本看不懂的书,没事还在腿上比划着写字,只有来人买东西时他才抬起头,卖完之后又继续沉迷书堆。

这样的做法自然引来了很多人的不解和嘲讽。

有人说他整天看那些玩意不能当钱花,有人说现在知道用功了,上学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而这些冷言冷语,蔡伟从不放在心上。

摊子一摆就是十多年,十多年间,蔡伟从没间断过看书。

不管世界如何纷扰,只要打开书,整个世界都属于他自己。

没结婚之前还好,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可结婚之后,蔡伟靠摆摊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冬天连暖气费都交不起,晚上睡觉要盖好几床被子。

即便如此,锦州冬天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一家人还是经常会被半夜冻醒。

条件已经这么差了,蔡伟却从不吝啬买书的钱。

他家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有的只是成堆的二手书,还有那些抄写的古文字笔记。

这些书和笔记,就是他最值钱的家当。

有一次,他放在三轮车上的几本古书连同车子一起被偷了,蔡伟气得一天没吃饭。

车没了没事,可书就是他的命!

幸好,蔡伟有热爱的古文字,还有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

蔡伟的妻子陪他过苦日子,还愿意尊重他的爱好和选择,非常欣赏他有这份恒心和毅力,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幸福。

03

年,蔡伟给自己一直崇拜的裘锡圭先生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这位当时已是古文字学泰斗的人物在十多天后竟给他回了信。

捧着裘锡圭的回信,蔡伟激动得不知所措,那句“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是对他莫大的鼓励,也更坚定了他的信念。

此后,蔡伟又给裘锡圭先生写过几封信,请教他在自学中遇到的难题,还在次年到北京与裘先生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裘先生很欣赏他,对他的某些观点也给予了肯定。

年,蔡伟看到了裘锡圭先生在《文物》上发表《神乌赋初探》一文,对于文中的“佐子”一词该如何解释存疑,蔡伟马上致信给裘锡圭,说他认为“佐子”应该理解为“嗟子”,裘锡圭看信后觉得解释得十分合理,还特意发文更正。

然而,这次对古文字大师的“指点”并没能改变蔡伟的人生轨迹,蔡伟也并不在意,他喜欢古文字,愿意不计名利地与之相伴相依。

年,蔡伟了解到很多年轻人都在使用电脑,他也凑钱买了一台。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蔡伟上网从不玩游戏,只光顾跟国学、古文字有关的网站,有时也在网站和论坛上发表自己对古文的见解和观点。

时间一长,他在网上开始小有名气,很多古文字爱好者都认识了他,裘锡圭先生盛赞他“能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看”。

裘锡圭先生觉得蔡伟是学古文字的好苗子,一直劝他考研,可蔡伟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就算其他科目能通过,英语也不可能合格。

他只想着平凡的生活中能有爱好相伴,就足够了。

可在年,妻子病重,他不得不放下摆摊,去蹬三轮赚取医疗费。

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他再也没有精力去坚持他的爱好,蔡伟消失在古文字的网站上,消失在古文字爱好者的视野中。

大半年之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学院的董珊教授得知了蔡伟的窘境,恰逢当时复旦大学有一个《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撰项目,她举荐了蔡伟。

正巧,裘锡圭和刘钊教授也知道蔡伟的功底,都力荐蔡伟,终于,电话响了。

项目工作的月薪三千,相当于蔡伟蹬三个月三轮的收入,还负责住宿,为期一年。

蔡伟欣喜若狂,激动地踏上去上海的列车,很快适应了项目组的工作。

蔡伟深厚的积累终于派上了用场,他的独特思路和见解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很多博士生开始叫他蔡老师,蔡伟真想一辈子都这样去工作。

然而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蔡伟又要回家蹬三轮了。

裘锡圭先生和其他几位教授看到这种情况,给教育部写了一封推荐信,决定破格录取蔡伟为博士生。

针对蔡伟英语薄弱的问题,裘锡圭先生给出的方案是转攻日语,恰好项目组里有个日本老师,经过突击,蔡伟顺利通过考试。

年,蔡伟拿到了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他知道,这一次,自己的人生真的要被改写了。

04

当年,蔡伟的故事被报道后,他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成名后的他,也有很多名利双收的机会,但蔡伟刻意躲开镜头,还更换了手机号。

因为,他喜欢古文字,他只想做和它有关的事情。

入学后,蔡伟成了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

虽然学校破格录取他为博士生,但他要想拿到博士毕业证,还得修完本科和硕士的所有课程。

这对于基础薄弱,日语又零基础的他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以前蔡伟写东西很随性,可现在他要遵守论文的话语和范式,蔡伟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调整过来。

以前没书看,现在书多得看不过来,可蔡伟的精力却大不如从前了。

不过,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6年后,蔡伟终于修完了所有的课程,拿到了博士文凭。

此时,蔡伟已经44岁,他本想回老家东北的高校继续专心治学,可他投了所有与专业相关的东北高校,却没有收到任何一家的录取通知。

难道读了六年博士,还要再回去蹬三轮吗?

正在蔡伟苦闷彷徨之际,贵州安顺学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蔡伟被安排到学校的图书馆,负责编写馆藏古籍书志,同时教授大学语文、古代汉语和书法三门课程。

蔡伟收拾了一下,没什么值钱的家当,只有80多箱他视若珍宝的古书。

曾经跟他一起挨冻受穷的妻子也随他一起来到了贵州,学校为妻子安排了档案馆的工作。

儿子也考上了大学,学的是制茶专业。

对现在的生活,蔡伟觉得特别知足。

正式从事文字研究工作之后,蔡伟写的东西依旧不多,但只要写,就能确保每篇文章都有真知灼见。

年至今,蔡伟总共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差不多每年能发两篇。

在课堂上,蔡伟经常叮嘱学生,古汉语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千万不能把这些文化传统弄丢了,不能混日子,要好好学习,把它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05

成为大学老师后,蔡伟过得仍不富裕。

他把家里的一面墙打成能两面放书的书柜,闲暇时的爱好还是看书、练字。

只是他不怎么骑自行车了,因为骑久了腿会疼,那是他早年间蹬三轮时落下的毛病。

那一日,蔡伟经过一个商场门口,看到几个摊位前有一个摊主和其他人不同,摊主一直低头看书,没有抬过头。

蔡伟笑了,他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也许这位摊主刚刚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也许他已经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很多年,但他一定很快乐,这就够了。

把热爱变成工作,蔡伟花了26年。

蔡伟用他前半生的坚持告诉我们,唯有热爱,唯有努力,才能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就像蔡伟在他的《尔雅》扉页上写的那样:“积微言细,自就鸿文”。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蔡伟那样,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见想见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13年前,38岁三轮车夫被复旦大学破格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