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张玮玮文/图
中国法治论坛()于12月23日在北京和深圳同步举行。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广东省法学会主办,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深圳市法学会、前海管理局承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法治中国建设而奋斗”,通过聚集社会各界专家,以分享、互动形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凝聚共识、汇聚智慧,促进我国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论坛活动中,记者采访了多位法学专家,他们就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深圳市法学会副会长刘俊:先易后难推动粤港澳三地法治融合
深圳市法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刘俊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法治政府建设创新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旨演讲。在接受采访时,刘俊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是非常系统和庞大的思想体系,对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引领意义,激励着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去破解在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和‘硬骨头’。”刘俊认为,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需要调动广大市民的主体意识,让市民更加清晰明了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目标体系,提升其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
深圳市法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刘俊
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刘俊表示,国家确立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将其打造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和品牌意义的地方。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首先要实现粤港澳三地之间的法治融合,进而推动中国法治跟国际接轨。现实情况是,粤港澳三地涉及三种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或制度体系,法治融合具有相当程度的难度。“破解难题的路径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就是把目前三地法治交叉的地方或者相互认同的地方快速做起来,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比如从民商事这个角度来讲,如何解决民商事纠纷,就是从三地之间关于生效法律文件的执行问题进行推进。”
刘俊认为,粤港澳三地的法律制度模式虽有差别,但是大多数具体的法律规则具有共通性,都是解决社会关系的调整问题,因此加强研究三地法律规则的一致性,对于推动三地法治融合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薛刚凌: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多元化创新
“‘十四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发展蓝图,其中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任务非常重,法治政府建设也面临更大的挑战。过去这几十年我们非常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比较侧重的是政府的外部管理,从治理模式上主要体现了系统推进、整体性运作的特点。”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政府改革与法制建设研究院院长薛刚凌认为,随着社会转型,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进一步调整和规范非常重要。法治政府建设既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管理,同时也要拓展发展领域,多元化创新,需要立足本土国情,梳理并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立法支持,规范权责。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政府改革与法制建设研究院院长薛刚凌
她表示,深圳经济特区这几十年来的建设在“中国模式”的打造上有很多贡献和好经验,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有不少创新之举,比如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务信息公开、法治服务、外部管理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现在深圳面临着比较特殊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是在国内改革方面要先行示范,而且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处在关键的位置上,深圳应当立足国家发展需求,从法律制度上进一步提炼总结经验,并推广到全国。另一方面,深圳要与世界接轨,对标国际,大力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深圳的法治创新也应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发展相伴相随。
澳门法律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黄显辉: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也必将促进自身的更大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澳门法律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黄显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践行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澳门法律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黄显辉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将按照《总体方案》,在国家宪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框架下,有序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法治建设,特别是探索民商事法律制度的衔接,并发动更多的政府部门、民间团体、法律工作者参与其中,共同努力。”
今年7月31日,国家司法部举办了首次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澳门有70余名律师通过考试。同时,广东省律师协会也举办了专门课程对大湾区律师进行培训。黄显辉认为,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让更多港澳法律工作者有机会与内地律师紧密合作。澳门青年律师可通过这些途径,打开内地执业的“大门”,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中去。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他还表示,未来如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法学相关院校,自己在为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建言献策的同时,还可以到合作区任教或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
珠海法学会粤港澳大湾区仲裁研究会会长吴学艇:在仲裁领域率先推动珠澳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未来,高度开放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将会成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交汇区,在合作区内的民商事争议解决过程中会面临不同法域背景的法律制度体系下的机制衔接、规则对接问题,民商事法律制度和规则平行适用与交叉适用问题,以及部分澳门民商事法律在合作区的延伸适用等问题。”珠海市法学会粤港澳大湾区仲裁研究会会长、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吴学艇表示。
11月下旬,珠海国际仲裁院发布了《珠海国际仲裁院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在仲裁领域率先推动珠澳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旨在构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化区域仲裁中心。吴学艇介绍,《实施方案》分别从共建跨境仲裁合作平台、深化仲裁机构改革、建立国际化仲裁机制、探索民商事法律制度的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若干指导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引合作区仲裁活动中如何适用内地或澳门法律解决民商事争议。
他表示,今后,珠海国际仲裁院还将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动建设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采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运作机制,目前在线立案系统、视频开庭系统已经上线,澳门国际仲裁员可通过这些系统在线审理跨境案件。
珠海市法学会粤港澳大湾区仲裁研究会会长、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吴学艇
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议题时,吴学艇认为,从仲裁角度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要深入探讨仲裁管辖权问题、法律适用问题,逐步形成一系列新的制度规范来解决三地司法机关如何支持仲裁、监督仲裁、执行仲裁裁决等问题。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