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8日,EqualOcean全球化峰会(ESG)在上海成功举办,超过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出海/全球化方向的创业者、品牌负责人、投资人、专家学者、外交官等齐聚一堂。
峰会现场发布了《EqualOcean中国品牌全球化指数报告暨强榜单》、《EqualOcean中国全球化品牌成长手册:资源精选》、“EqualOcean中国全球化0人”、“EqualOcean中国出海/全球化方向投资机构Top0”等成果。
嘉宾介绍
在中国企业出海的航船上,战略与文化就像舵和帆,舵负责正确导航,帆负责行稳致远。本次圆桌讨论邀请国内知名高校、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方向学者带来第三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球化大战略的专业解读。主持人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文晶女士,圆桌讨论嘉宾具体如下:
杨成先生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同时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俄罗斯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兼职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及大国关系、中俄毗邻地区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问题等。
林民旺先生为现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南亚国际关系(含中印关系)。
孙德刚先生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大国中东战略和中国中东外交。
赵明昊先生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期从事国际问题调研和智库交往工作。研究领域为美国亚太政策、中美关系、国际安全与战略等。
本次圆桌讨论嘉宾研究究领域覆盖美国、南亚、俄罗斯和中东四大区域,以下为圆桌讨论主要内容:
背景
主持人: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是复杂而曲折的。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被动地卷入全球化进程之中,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我们已经逐步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企业主动、积极地要求走出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求对国际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请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简单介绍各个国家整体情况。
赵明昊: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亚太政策、中美关系等,将主要介绍美国的发展现状。美国已经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美国想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治理秩序,即新型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概念着重统一价值观和维护国家安全。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安全、科技安全等问题日益重要。同时,美国正在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对手,实行全政府、全社会对华遏制、打压战略,中国正在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
在这样既定的条件下去思考美国、全球化、中国这三者这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全球化已经进入了新阶段,需要重新平衡效率和安全。过去我们讲的是效率,哪个地方便宜我们把企业和工厂放到哪里。但是现在有很多新的名词,比如说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美国要工厂放到他信任的国家,但是问题这是他能做到的吗?他能走多远?总体来看,外部对中国的猜忌正在上升,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自身的韧性和中国经济影响力的长期性。即便有美国的脱钩和新冠的影响,去年中美经贸贸易额还是多亿美元。
林民旺: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南亚国际关系。但其实谈印度占据该区域90%的经济和79%的人口,所以基本谈南亚就是谈印度。目前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但在大体上可以有一个预期:它好还是可以好起来的,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尽管从疫情发展至今,南亚很多国家包括印度都在着手脱钩中国,但国际贸易量还是在增加的,增加了0%。核心原因在于中国对南亚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主导影响力。
中国与南亚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印国际贸易关系刚刚起步,中国的经济参与度很低;第二阶段为-年,中国在南亚的存在感依旧很弱,因为中国那时寻求资金、寻求技术、寻求资源,南亚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有的就是人口;第三阶段为年至今,中国对南亚的投资已超过新加坡和美国,在南亚有了更深入的参与。
杨成: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及大国关系、中俄毗邻地区合作等。其实欧亚地区在冷战期间还有一个半球化,也就是说当时的苏联、跟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在欧洲形成两大阵营。那么现在会不会出现这种场景?我觉得至少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愿意再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国一直试图将该地区拉入全球化进程中,比如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当时颇具成效。因为全球化基本上是有三个中心的,北美、西欧、东亚,东亚又是以中国为中心。但是4年遇到了第一轮乌克兰危机,年再次爆发俄乌冲突,欧亚大陆局部高度联通的全球化进程至此被迫划上句点。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不跟俄罗斯捆绑得过紧,外部世界包括美国和欧洲,对我们的看法和态度就会有所不同。俄乌冲突爆发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机会,中国在欧亚地区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提是厘清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孙德刚: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大国中东战略和中国中东外交。一般我们谈及全球化,指代以美欧为主的海洋文化,但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国的全球化,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农耕文明的全球化、中东游牧文明的全球化。
此外,谈及全球化,我们一般指代都是经济全球化,但其实经济背后还是落在文化和文明上。文明又包含了海洋文明、农耕文明还有游牧文明。有不同的全球文化在相互交叉,因此我们在强调中国的全球化版本的时候,千万不要陷入到中国中心主义,因为世界是非常多元化的。如果走进中东,我们发现沙特、阿联酋、埃及也有自己的全球化概念,那么在新的时代,需要从文明的互建的角度去看待第三代的全球化,互相学习、理解,共同地促进全球化和再全球化。
主持人:接下来,我在每个老师研究的区域和他们研究的国家,针对性设置两个重要的问题提问。
俄罗斯
主持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您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机会?包括今年俄乌冲突会对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造成何种影响,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总结和预判?
杨成:俄罗斯的合作伙伴是有限的,但中国是它战略性合作伙伴。从乌克兰第一轮危机后,俄罗斯首次彻底转向东方,但中国资本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蜂拥而至,成为西方资本的替代品。背后涉及欧美对华的延伸制裁机制,所以中国资本整体持观望态度。此外,欧美作为一个全球化市场,虽然它的边际效应、利润率在减少,但毕竟成熟市场还是非常可靠和稳定的,这是俄罗斯并不具备的特征。
从金融资本来看,国内主要是哈尔滨银行通过特殊的形式接入资本,但剩下的资本接入不是特别多。此外,从这一次乌克兰危机之后我们也看到,我们加大原油、天然气和大宗商品的购买力度,但并没有大量资本注入俄罗斯。值得一提的是,从沙俄时期到苏联时期直至现在,在俄罗斯,权力和财产具有强关联性。当拥有了权力可能就可以拥有财产权,但如果没有,资产就将面临重新分配的风险。在这个困难时期,俄罗斯期待其他国家的资本,尤其是像中国的资本作为一个替代方案进入。所以,这可能是个中国的机遇,需要有先行者进行尝试,但要把风险充分考虑到。
主持人:对于欧亚、中亚地区,包括俄罗斯地区而言,中国对外投资的机会在哪?
杨成:如何进行海外投资,重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