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官方解读,院长共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到底
TUhjnbcbe - 2024/12/22 18:42:00

7月25日下午两点,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在健康界峰会上成功启动。13位院长、专家汇聚一堂,共话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向往。

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希望在区域、省域内建设医学高地,将患者留在区域内。

政策一出,各机构闻令而动。到底如何调动区域医疗需求、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在其中的作用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监管与考核?

在诺华制药支持下,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健康界策划“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试图寻找答案。

在致辞中,诺华制药大客户部全国负责人孙放表示,作为医改的重要方向,区域医疗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提升,更是医药行业在区域内配备的提升。为此,诺华已经开始组建县市级团队,向区域下沉。

官方解读来了

在会议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领导胡瑞荣详细解读了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相关政策。

为了破除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分级诊疗的工作一直在推进,而设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则是为了实现区域的“分”。

其中,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主要由国家卫健委牵头,设置标准相对较高,主要目的是优中选优,建设医疗高峰。

国家医学中心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按综合、肿瘤、心血管、妇产、儿童、传染病、口腔、精神、呼吸、脑血管、老年医学等专业设置。目前已经建成7个。

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则分两个层次:每个省设置1家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按照儿童、肿瘤、心血管、妇产、传染病、口腔、精神等专科类别设置一定数量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最终形成分层、分级的医疗卫生体系,从上到下依次为:国家层面是国家医学中心(部分专科)、区域层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部分专科)、省级层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别)、地市层面是城市医疗集团、县级层面是县域医共体。

“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定位不同,各机构要在自己的定位中寻找发展空间。”胡瑞荣指出。

与上述两个项目不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卫健委配合执行的项目,主要目的是补短板,通过优质医疗资源定点支援的方式,短期内提升一些机构的薄弱学科,将其填平、补齐。

医院怎么做?

在这个过程中,大型医院到底应该怎么做?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的主持下,会议来到主题演讲与讨论环节。

浙江大医院(下称浙大一附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顾国煜以浙大一附院为例,介绍了其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情况。

年签署委省共建协议以来,浙大一附院的院区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不断提升。“目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都设置了各自的绩效指标,我们正在全力实现中。”顾国煜说。

除了自身能力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还应把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我们通过资源、人才‘双下沉’工作,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形成了‘北仑经验’。”据顾国煜介绍,年浙大一附院全医院以来,该院的医疗技术、学科发展、科研教学、人才培养都有了全面的提升,患者外地就医比例明显下降。

“在此基础上,医院的资源进一步下沉,辐射到下面的乡镇,”顾国煜说,这一做法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激发医疗资源在区域内合理流动。

“确实如此,想要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医院自身的实力必须强。”福建医院院长康德智在演讲中指出,他认为,自身强的关键在于学科、人才与技术。

在向下辐射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缔造利益纽带,实现共赢。“没有利益联结,很多医联体都是凭着激情启动,凭着感情维系,最后是不可能做实,不可能结果的。”康德智说。

据他介绍,向下辐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府院共建。福建医院便通过这一方式医院,建立了闽南院区,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我们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然后充分放权,激发发展活力。”

二是组建专科联盟带动区域发展。医院可依靠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定期举办学术交流、论坛等,医院的发展。

三是以项目带动区域发展。通过项目专项帮扶来下沉技术,带动基层发展,最终实现双向转诊。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及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还有哪些实践与问题?

在讨论环节,医院副院长杨洪波认为,医院是医联体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领头羊,但是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有政府做后盾,医院做起来就很顺畅,医院自己推,走着走着就走不下去了。”

此外,他建议,医联体的建设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求多,把手头能做的事情做扎实了,真正把病人服务好了,自身的能力提升了,再去扩大。”

中国科学医院(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认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医院首先应提升自身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辐射力。”

其次,要调动基层的积极性,真正激发其发展活动。

最后要实现真正的利益共享。“我们托管了2医院,收取一定托管费,这也激励着我们把工作做好,把医院管好。”他说。

昆明医院副院医院的医联体建设模式。“我们构建了‘一纵一横、线上线下’的体系来实现机构之间的联系。”据他介绍,他们特别搭建了昆明医院“十朵云”的互联网体系,方便上下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医院院长赵俊透露,该院正在申报国家康复医学中心与省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的前提是我们自身必须强大,我们会继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优质服务、精细化管理等下功夫。”

在此基础上,还需发挥辐射作用,主要是医联体建设。赵俊发现,目前医联体建设存在“四重四轻”的问题。

具体来说,一是医联体建设重行政主导,轻内在动力;二是在内部整合重临床、轻资源;三是在利益分配上重单赢,轻共赢;四是在政策配套上重技术支持,轻激励。“特别是在医保上,大家都是分灶吃饭,没有将医联体作为一个系统化来推进。”

除此之外,赵俊认为目前缺少分级诊疗落地的标准和规范。“哪些病需要在基层治理,这些病出现了哪些指标需要上转等,目前都不太清晰。”

据此,赵俊给出了四个建议: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政府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医院真正的需求,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二要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合作协作水平。

三要从政策层面激发合作,改变医保单一支付的方式,按区域化、系统化、一体化的整合医疗模式进行医保、财政等支持。

四要建立分级诊疗可落地可操作的规范,医院在诊疗与转诊的过程中“有规可依”。

去年,医院在省委共建下,成为山东省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的主体建设单位,其院长陈玉国认为,医院来说,又多了一份责任。

“医院自身水平要继续提升,”陈玉国认为,医院顶层设计、提高中层的执行力、优化人才培养。“医院不仅要解决医疗问题,还必须在教学和科研上下功夫,解决创新问题。”

同时医院也需要带动周边机构的发展。陈玉国认为,这一带动有两层含义:医院的能力,尽量减少病人跨省就医;二要帮扶、指导、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弥补基层机构不足。

医院医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但是陈玉国坦言,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目前真正做实的东西不多。“在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比如机构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允许一开始是松散的,随着体制机制的成熟,慢慢走向紧密,逐渐实现经济、人才等各方面的相互依存。”

中国医院是辽宁省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的共建单位,也是妇产科、儿科、传染病学三个学科的专科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区域级)。其党委书记赵玉虹认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将患者尽可能留在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身与向下辐射的能力非常重要。

在建设自身能力方面,赵玉虹认为主要应提升内涵建设,“我们目前正在加强创伤、卒中、胸痛、妇产、儿科五大中心的建设,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

医院主要采取综合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专病医联体等形式发挥辐射作用。目前专科医联体是运行最好的,这种模式最为精准有效。

赵玉虹表示,发展中他们也遇到一些瓶颈,一是互联网诊疗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其诊断与挂号费等都非常低;二是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问题,“我们希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门接收疑难杂症,医院看常见病,但是这一定位如何形成?是通过协议还是政策导向?目前尚不清晰。”

如何考核?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后,经过发展,最后要如何监管与考核?

医院院长雷平认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应该对区域内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带动,将区域内人群的医疗服务做好。“其中,上转的疑难病症例数可以作为指标之一。”

重庆医院院长任红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患者外转的比例。“区域内的病人每年有多少人跨区看病可以直接反映当地医疗资源的声誉度和影响力。”

二是品牌建设,例如五大中心的建设情况、疑难危重症的诊治情况、四级手术的比例等。

三是医疗水平。“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否具有高水平的专科诊治能力?这是其辐射力的基础。”任红指出。

医院医院形成了跨省医联体,是国家输出型的区域医疗中心。其副院长顾建英认为,全国医院的绩效考核可以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参考指标,此外还需重视疑难危重症的救治率、三四级手术的占比、当地居民的跨省就诊与外转率等。“除此之外,对它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其辐射作用也应设置相关指标进行考核。”

医院副院长孙培春认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应该与分级诊疗体系相互融合。对其考核可注重两方面:一是科研的产出与转化水平。“此次国家医院考核重视的主要是资金,但对产出和转化结果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官方解读,院长共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