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全力推进名校工程吹响灞桥区教育发展
TUhjnbcbe - 2025/5/28 19:28:00

9月12日,华商报教育专版以《全力推进“名校+”工程吹响灞桥区教育发展奋进的号角》及《灞桥区六所“名校+”教育联合体百花齐放打造灞桥教育新名片》为题对我区教育“名校+”工程进行报道。

全力推进“名校+”工程

吹响灞桥区教育发展奋进的号角

纺织城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成立

9月5日,在东枣园小学召开的灞桥区“名校+”工程推进会现场,西安市东枣园小学一名5年级学生家长说到,孩子的老师去纺织城小学交流学习一周后,不仅带回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经验,更扭转了严谨端庄的授课风格,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出孩子更多的学习热情,“只要‘名校+’能够行之有效地执行,它绝对算得上一项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政策!”如今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了!

六所“名校+”教育联合体成立让更多孩子受惠

活动现场,为了落实西安市“名校+”工程行动,纺织城小学还与东枣园小学成立了“名校+名师工作室”,将交流教育教学,“六同步”工作机制,两校校本研修,教学观摩等促进教学发展的工作落到实处。今秋起,灞桥区的家长会发现,除了纺织城小学联合纺小富力分校,东枣园小学,还有另外五所学校挂上了“名校+教育联合体”的牌子,这一切,都是灞桥区实施“名校+”工程带来的实惠。

灞桥第二幼儿园名校+教育共同体一起教

目前,灞桥区已成功组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名校+”教育联合体6个,分别是纺织城小学+纺小富力分校+东枣园小学,东城一小+东城一小黄邓分校+电力小学,东城二小+东城二小红旗分校+热电小学,东城一中+市56中,五环中学+市62中,区二幼+区二幼新纺分园。这些“名校+”教育联合体将通过实施“名校+”工程,推进教育结对互助;在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校本研修、教科研等方面形成互动互助的发展团体,实现互利共赢;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学校快速成长,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灞桥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未来三年灞桥区教育“名校+”教育联合体至少达到15个

东城一小名校+联合体主管校长公开课活动

这一切基于灞桥区教育局先后制定《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推进“名校+”模式发展实施方案》和《灞桥区“名校+”工程行动计划(-年)》大力推进实施“名校+”工程,探索建立“名校”对“新校”“薄校”教育精准帮扶整体推进机制。开创性地将教研保障纳入“名校+”工程行动计划,比如建立教研室干部包干和教研员联络,推动建立“名校+”联合体工作的保障机制。同时结合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指导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学区长中小学、幼儿园成为帮扶“新校”“薄校”的龙头学校,运用“四种管理模式”,做到“六个统筹”,培育更多“名校”,提升更多普通学校,不断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加速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动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几年来,灞桥教育按照“人文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创新管理、品质提升,追赶超越”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六大提升”工程,灞桥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陕西省“双高双普”区。灞桥区教育局长郑伟表示,灞桥区教育的“名校+”推进会,吹响了灞桥区教育发展奋进的号角;“名校+”工程的深入实施,为灞桥区教育事业“追赶超越”提供了新的契机。实施“名校+”工程行动计划,是市教育局按照“革命+改革”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破解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现实需要;是扩大“名校”办学品牌优势,提升办学效益的必然要求。

备注全区年“名校+”教育联合体共6个,其中小学3个;中学3个(初中高中各一个);学前教育1个。涉及“名校”6所,“+校”9所。

未来三年,灞桥区教育局每年将至少组建三个“名校+”教育联合体,使全区“名校+”教育联合体至少达到15个。要建立和巩固以强带弱的帮扶机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创造更多的灞桥教育品牌。努力把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把孩子家门口的学校办成好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灞桥区六所“名校+”教育联合体百花齐放

打造灞桥教育新名片

开学伊始,西安市灞桥区的各校园又热闹了起来,不少新气象让学生和家长们眼前一亮:校园环境更优美了,体音美等教学设施更加完善了,社团活动也更丰富了……如今在灞桥区,上学越来越方便、教育质量连年提升,当下正在大力推广的“名校+”工程让家门口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学校,百花齐放的灞桥名校,用瞩目的成绩打造出灞桥教育新名片,使全区教育实现了跨越式腾飞。

全国基础教育质量论坛举办现场

纺织城小学

“名校+”教育联合体“名校+”的关键就是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纺织城小学历经50余年风雨磨砺,文化底蕴深厚,教师队伍优良,社会影响力广泛。“+校单位”灞桥区东枣园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年),是灞桥区纺织城街道下辖的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校单位”纺织城小学富力分校成立于年,开创了灞桥区公办学校办分校的先河,率先实施一长多校。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名校+”工程的关键就是促进“名校+”教育联合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近年来,纺织城小学依托阳光名师工作室,5年共培养省级教学能手26名,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49名,名师数量和比例居省市前列。纺织城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成立后,教育联合体“阳光名师工作室”也挂牌成立,并将名师工作室下沉至两所“+校”。

一是深入推广“三个三”教师培养模式。将纺织城小学成熟的“三个三”培养模式在联合体的所有学校复制推广。

二是扎实进行“五个一”教育科研活动。在“+校”实行每天一位名师坐诊、每周一节在线课堂、每月一次专题研修、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学年一次经验分享的“五个一”活动,让教育联合体内的所有老师在活动中成长。

三是创新开展联动式评价。纺织城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的三所学校将牢固树立“名校+,我们是一家”的大教育联合体观念,在教师培养、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各个层面开展联动式评价。

灞桥区纺织城小学

东城一小

“名校+”教育联合体让星星之火燎原新征程

9月5日上午,灞桥区“名校+”工程推进会暨“名校+”教育联合体授牌仪式在东枣园小学举行。东城第一小学与东城一小黄邓分校、灞桥区电力小学结为教育联合体,吴金华任教育联合体校长,张杰、赵鹏分别任黄邓分校和电力小学执行校长。这标志着东城第一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将依托“名校+”这一平台迅速扩大,同时,也让两校孩子在火文化的熏陶下,点燃新的梦想,让星星之火在这两所学校以燎原之势开启新征程。

9月7日下午,东城一小教育联合体召开了第一次行政联席会议,期间明确了“发挥优质学校潜能,实现各校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制订了《东城一小教育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校长及执行校长、副校长、各学校中层三级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东城一小教育联合体优质资源共享方案及各项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同时成立了东城第一小学教育联合体数学名师工作室。

吴金华说,东城第一小学教育联合体要以教育联合体为平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另外建立重新优化教育联合体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形式多样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东城第一小学

东城二小

“名校+”教育联合体“名校+”让我们比翼齐飞

灞桥区东城二小与东城二小红旗分校、热电小学组建了“名校+”联合体。组建以来,秉承“一体打造,一体发展”理念,实现了三校比翼齐飞。

“两国奖”绽辉煌。以东城二小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边学边教,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为契机,以热电小学国家级获奖航模社团为特色引领,东城二小“名校+”联合体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三校航模社团建设,使“名校+”联合体两项国家级奖项绽放熠熠光辉。

“两国研”促提升。以教科研工作为抓手,东城二小“名校+”联合体充分发挥自身教科研工作优势,成功举办“全国基础教育质量论坛暨课业改革与小研究生学习实验交流研讨会”“‘’教研模式全国研讨会”,呈现了全国千余教育同仁齐聚灞桥,共话东城二小“名校+”联合体教科研成果的壮阔场面。

“两辐射”谋发展。以辐射带动为主旨,东城二小成立东城二小红旗分校,实现集团化办学;成立“”联合体名师工作室,实现三校同步推进“”教研模式。“两辐射”举措的推出,使东城二小“名校+”联合体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水平互促、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都显现出喜人成果。

第二幼儿园

“名校+”教育联合体管理模式根同名校人才孵化移植名校

灞桥区第二幼儿园坚持以鲜明的文化核心统领幼儿园内涵式发展,借助“名校+”教育联合体,辐射、引领、带动和扶持灞桥二幼新纺分园,开启了“名校+”引领深度融合的合作办园模式。

灞桥区第二幼儿园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受益者”,建园仅六年,在“蒲公英”文化统领下,实现了幼儿园跨越式发展。灞桥二幼新纺分园传承“名校”管理模式,将文化核心全方位渗透,和灞桥区第二幼儿园统一管理,走上文化管理的“快车道”。

新纺分园汲取名校在筹备建设中“三个同步推进”的宝贵经验,实施“一体化”建设,做到理念先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从图纸设计开始,就以文化理念规划空间格局,使幼儿园整体风格与灞桥二幼“蒲公英”文化浑然一体,努力营造自然、清新、开放的气质风格。

桥区第二幼儿园积极发挥“西安市新任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统一管理、统一培养,通过“名校”与“+校”之间有步骤、有层次地融和交流,使“名校”成为队伍成长的孵化器,“+校”成为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真正实现了名校引领,共建平台,共享资源。

西安五环中学

“名校+”教育联合体帮助薄弱学校快速成长续写名校带动新篇章

西安市五环中学名校+联合体在大学区管理制的基础上,与62中在教师发展方面共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

首先,建立“名校+共同体”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开展校际之间“青蓝工程”。邀请五环中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两所学校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其次,建立“名校+共同体”送教机制,开展英语精品学科帮扶活动。五环中学高中英语学科是市级精品学科,名师云集,经验丰富,成绩优异。共同体建立后,五环中学每学期都派优秀英语教师到62中代课,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了现代的先进教育。

第三,建立“名校+共同体”教师阅读机制。五环中学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62中一贯提倡建立“书香校园”,其中老师书写读书随笔已成为学校特色。共同体建立以来,校际间的读书讲座、阅读欣赏、书法切磋等活动经常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

西安东城一中

“名校+”教育联合体从共同教研到统一检测充分发挥名校引领作用

自西安市教育局“名校+”工程推动以来,东城一中积极行动,携手市56中,从共同教研到统一检测,从送教到校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东城一中名校引领示范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首先制订了《名校+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积极构建合作共生平台,通过“名校+”工程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教师队伍素质、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其次,东城一中多次安排多名优秀青年教师到56中进行送教,充分发挥东城一中名师优势,还和56中坚持同步检测,同步分析反馈。东城一中校长李少臻说,“名校+”工作要始终坚持通过行政联席例会,确定阶段性目标,提出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学校、责任领导、责任处室、责任学科组,全力推进“名校+”工作。

来源:华商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力推进名校工程吹响灞桥区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