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患者也没有机会与医生充分沟通。大医院高度垄断医疗资源,门诊人满为患,办的像春运期间的北京火车站。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候诊3小时,看病3分钟。网上的医疗信息一方面把导管射频消融这种高成本,成功率不高,复发率高的技术说的美好而神奇,同时又把早搏与心房颤动的后果说的可怕而令人恐惧,一步到位讲到室性早搏不消融会猝死,心房颤动不消融会心力衰竭。结果是没钱做的,无需做的,没做成的,术后复发的广大早搏和心房颤动患者虑早搏,虑心房颤动,终日焦虑,夜不能寐。一人患病,一家人焦虑不安。
江西南昌有1位8岁男孩,无意中发现脉律不齐,到医院做动态心电图,24小时1万多个室性早搏,超声心动图正常,平时毫无不适,正常上学,喜爱运动。医院说需做射频消融,父母不情愿,但医生说室性早搏可比房性早搏危险。父母问:“什么危险?”医生答:“猝死!”父母问:“什么是猝死?”医生答:“随时发生的心跳停止和死亡。睡觉可能睡过去,跑步可能跑过去,听课时也可能听过去,无法预测,随时可能措手不及。”父母终于同意让孩子住院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出来对父母说:“很遗憾,你孩子那个室性早搏的位置长得不好,射频的导管够不到,手术失败了。”这可是个独生子的家庭,全家人听到手术失败的消息,顷刻精神崩溃了。父母怕孩子猝死耽误救治时间,把房子卖了,医院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子,给孩子办了休学手续,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轮流排班,看守孩子,一旦发生猝死,医院抢救,全家人练习心肺复苏。全家老少累的疲惫不堪。
后来父母带孩子来北京,听说我有个双心门诊,挂上了我的号。我耐心给患儿父母解释了心脏结构功能正常,又没有其他心电异常的室性早搏是良性早搏,没有猝死危险,更无需被过度治疗接受高费用没有意义的射频消融手术。应尽快让孩子恢复正常学业,逐步恢复体育课,不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家长安心愉快回到了家乡,孩子又走进了校门。16年过去了,当我再次见到这个家庭时,孩子已大学毕业,在IT企业工作,身心健康,父母也幸福地生活着。
医院门诊接诊了父母陪着一起来双心门诊的一个云南某县城的13岁男孩,眉间充满了郁闷。原来是一位从5岁发生室性早搏的患者,当地医生说室性早搏要死人的,县里医疗条件差,家又穷,没钱外出看病,当地医生给一个5岁的孩子处方了胺碘酮。天啊!这不是给一个良性早搏下了“*药”吗?
从此孩子吃了8年胺碘酮,吃出了甲亢、视力模糊、皮肤变色,最后开始出现肺间质纤维化,不得已才向四邻借钱,来北京看病。一个13岁的孩子,面对我,把胺碘酮说明书上列出的*副作用一个不漏地向我背诵。太让我震撼了!一个本来很良性,既非器质性心脏病,又无风险的室性早搏,况且出现在一个5岁孩子的身上,居然把他治成了今天这种状况。他已多次有轻生的行为,被家长及时发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医疗啊?不应好好反思吗?我给患者和家长认真解释病情,并留下手机联系方式,停用了胺碘酮,一年,二年……五年过去了,孩子身体逐渐正常了,上学了,我也放下了一颗久久难以放下的心。
我年青时,主要的兴趣是研究心律失常和心脏电生理,正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大量如上述两位心律失常患者对双心医学服务的需求,才从医院出发,开启了我漫漫双心医学长征路。
双心医学服务和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在过好早搏和心房颤动/扑动人生俱乐部活动中非常重要。
(母亲治疗不孕不育,都要随访,除了调药,还要调患者的婆媳关系,很多婆媳关系好了,就怀上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