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起因是出现这些症状的幼儿由于牛奶过敏,医生建议家长购买氨基酸奶粉给孩子食用。家长们去郴州爱婴坊母婴店买奶粉的时候,在导购员强烈推销下,家长购买了这款“倍氨敏”奶粉。导购员声称倍氨敏奶粉是店里最好的奶粉,也是最畅销的,许多过敏宝宝都是吃这种奶粉。
在部分宝妈看到奶粉罐子下面写着蛋白固体饮料产生怀疑的时候,导购员说蛋白固体饮料就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之后,这些牛奶过敏的婴幼儿长期食用该款奶粉,最终导致身体出现过敏、湿疹、颅骨突出等症状,经检查发现这些婴幼儿都得了佝偻病。
当我看到这条信息非常气愤,不得不再次强调:远离固体饮料,珍爱孩子明天!!!
“假特配”现象屡禁不止,人民日报、新京报都曾大篇幅揭露过部分企业未取得特医食品注册资质的“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在市场进行销售并且其在市场营销中使用误导性字眼,宣称其采用特殊配方,具有特殊医学用途,涉及虚假宣传。
这些无良商家根本没有什么底线,所以大家还需擦亮双眼、保持理性,不盲从轻信,固体饮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
什么是特配方奶粉?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区别于普通配方婴幼儿奶粉,是专为代谢紊乱、消化吸收障碍或有疾病状况的婴幼儿研制。适用于0-12月龄的包括无乳糖配方奶粉/低乳糖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早产/低出生体重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奶粉等;适用于1岁以上的包括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1、婴儿营养补充剂:适用人群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2、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早产儿指不足36周出生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不足2.5kg的为低体重儿。由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发育特点相似,在体重及脏器发育方面不如正常足月儿,为了让他们的体重及生长发育追上正常足月宝宝,专门制成早产儿/低体重配方奶粉,这种配方奶粉的蛋白质比普通1段奶粉的要高,目前也没有早产儿与低体重儿奶粉之分。3、乳蛋白水解配方:通过利用酶解法对牛奶蛋白质进行适度的水解,将蛋白质变成小分子肽链片段,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致敏性,但是仍然保留一部分致敏性。适用于乳蛋白过敏高风险婴儿。4、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将部分乳清蛋白或酪蛋白通过酶解法,分解为小分子肽链、氨基酸,蛋白分子相对更小,致敏性大大降低,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婴儿。5、氨基酸配方:氨基酸配方奶粉,是将蛋白质完全水解为游离的氨基酸,完全失去了蛋白质的致敏性。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婴儿。6、无乳糖配方:这种奶粉专门为有乳糖代谢障碍的宝宝研制,通常用玉米糖浆、葡萄糖浆替代牛奶粉中的全部或部分乳糖。7、全营养配方:指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8、苯丙酮尿症配方: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被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配方奶粉,到幼儿期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苯丙氨酸需要量及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到青春期以后。9、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电解质配方:指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目前通过注册的特配粉名单如图:
固体饮料与特医配方对比
一
标准不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遵循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和问答,按照婴儿营养需求制定了各种营养素含量要求。
●固体饮料为普通食品,适用于普通正常人群,不适用于特殊医学状况的婴儿及婴幼儿,遵循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营养素强化执行GB,按成人营养需求强化。
二
为何特医配方不能按照固体饮料生产■如果按照固体饮料进行执行,营养素含量无法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带来健康问题。
■如果按照特配标准制定营养成分表,不符合固体饮料的产品标准,也不符合GB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标准,无法实现生产。
三
营养不同不同执行标准决定了配方中各种营养素含量差异,对比如图示。
固体饮料营养素含量80%不符合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国家标准的要求,不适合婴儿食用。
市场现状
“特配食品”市场最近几年在中国发展迅猛,目前行业预估的适用于婴幼儿的各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总额应为20-30亿。
年之前,国内的特配食品监管是“特配食品生产许可”,没有许可一律不得生产销售。由于许可条件极端苛刻,国产乳企只有圣元乳业一家获颁许可。达能,雀巢,美赞臣等外资乳企获颁进口许可。
自年正式施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本质上是与“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管理办法”形成互补,要求特配食品相关生产企业必须通过配方注册与工厂认证许可,最大程度保障使用者的安全与疗效。
由于特配食品配方注册推进不畅,市场的巨大需求缺口无法得到满足,年左右偷偷摸摸上市的“固体饮料”冒充特配食品逐渐愈演愈烈,厂家越来越多,几乎已处于失控状态。
生产销售固体饮料并不违法,而且此类产品几乎都是完全参考特配粉配方生产加工,在临床上的确有一定的疗效显现,某些企业甚至已经向三四线市场医务渠道渗透,给予医生推荐高回扣,门店高毛利,在夹缝中赚得盆满钵满。
但此类以“固体饮料”冒充“特配食品”的生产体系存在巨大风险隐患,从原料生产包装检测到产品安全性均缺乏有效监管,三五个人随便开个小厂买点设备原料就可以生产,ISO,GMP,生产管理体系抽检,车间空气洁净度,设备设施清洗优化,原料批批检验,成品批批检测,产品月月抽检一律没有。
对于广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需求者来说,此类产品的广泛流通犹如一个谁也不知道有多大的不定时炸弹。
警示和呼吁
从年以来,我就在网络上不断呼吁不要购买冒充特配粉的固体饮料,这么多年过去,固体饮料冒充特配粉还是出了这么大的事,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作为基层临床儿科儿保科医生,请为患儿的健康安全着想,千万不要推荐未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注册的特配食品,那点钱装在口袋里,或迟或早,一定会引火烧身。
作为需求特配食品患儿父母家属,请牢记选择在罐体明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字样,执行标准为GB-,由正规厂家生产销售的特配食品。
作为与消费者沟通最密切的母婴店,请不要进货销售此类产品,当心你十年辛苦赚的钱,不够你赔偿一次。
遵守法律准绳,坚守良心底线,秉承爱的初心,呵护祖国明天。愿你我共勉!
◆奶霸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