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是导致儿童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儿童盲的6~1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根本原因,此外,多胎、发育迟缓的低出生体重、母体贫血也是本病的发生原因之一;其它还有酸中*,窒息,动脉导管未闭,败血症,输血,心室内出血等。用氧是抢救未成熟儿的重要措施,但是,不规范用氧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诱发因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有哪些治疗方法?
今天上午,
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曹嵘
做客新闻直播间,
为我们大家讲解相关知识
错过节目的亲们,
赶快通过视频了解一下吧!
▼▼▼
专家简介
曹嵘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儿童眼保健协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商丘眼科分会委员。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参加眼科工作22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病等眼科病变的诊治,尤其致力于斜视、弱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小儿眼病的治疗与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上千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曾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商丘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撰写国家级论文十余篇。曾荣获“商丘市青年技术岗位能手”、“商丘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互动小客厅
今天的知识你懂了吗?
您还想了解哪方面的健康知识呢?
您想让邀请哪位专家来讲座呢?
快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吧
我们来负责满足你的小愿望!
健康小学堂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
早产儿视网膜周边部为无血管的空白区,胎龄越短,体重越低,发育越不成熟,此空白区越大。
病变表现为外周视网膜有血管与无血管区交界处毛细血管扩张,并有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周围伴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增殖,视网膜及玻璃体可以有出血。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向视网膜表面生长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和出血,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体后形成纤维膜,大量的增殖条带引起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失明,眼球萎缩。
通常,上述临床表现的发展需要数周时间,活动期病程为3~5个月。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要经历以上的5个阶段,约1/3病例在第一阶段,1/4在第二阶段停止进行,其余则分别在第三、四、五阶段停止而进入纤维膜形成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根据不同时期的病变,治疗措施有所不同。
1、第1、2期:为观察期,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视网膜周边血管停止生长,视网膜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形成一条分界线。随着病情发展,分界线变宽,变厚,可形成嵴。终止于该嵴的动脉、静脉迂曲扩张。该期部分患儿可以自行消退,部分进入第3期,少部分患儿在该期需要治疗。
2、第3期: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段时间很短,称为“窗口期”。如果在此时期内使用激光或冷凝进行治疗预防新生血管形成,或使新生血管消退,疗效较好(图3-26,27)。约有20~25%的患儿,病情继续发展,进入第4、5期。
3、第4、5期: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机化膜形成,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重症者视网膜全部脱离,整个玻璃体充满白色机化组织,直达晶状体后,形成“白瞳”,视力完全丧失,只能通过手术的方法做玻璃体切割或巩膜环扎,部分患者可保留一定视力,但预后较差。
防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致盲应采取的措施
ROP防治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降低发病率,主要措施是预防早产儿出生,规范用氧;二是降低致盲率,主要措施是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预防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现阶段不可能完全消除,总会有一部分病人发生ROP,必须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达到降低致盲率的目标。
编辑思瑾
审核胡培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