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缩短秋季腹泻病程
秋季,轮状病*盛行,最易侵犯3个月到6岁的宝宝,此期宝宝自身的轮状病*抗体还没有形成,易出现秋季腹泻,这种腹泻没有特效药,抗生素对病*没有作用,一般病程为7天左右。为了缩短病程预防营养不良,一般采用支持性治疗比如补充补盐液、调整饮食等。
秋季腹泻,宝宝大便次数多,且为水样便,会带走肠道中大量的益生菌,病程时间过长还可能转化为细菌感染,在腹泻开始就摄入益生菌,可以预防肠道中益生菌的量,可以缩短至少1天的病程。
2、预防并缓解痢疾,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
痢疾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分为慢性和急性痢疾。有发烧、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量少、脓血便等表现。幼儿痢疾常常起病急骤,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一定严重。
秋季适当补充益生菌,抑制肠道中有害细菌的繁殖,能够减少痢疾发生。另外,当宝宝不小心感染上痢疾时,往往会用上抗生素。抗生素会同时杀死有益菌,还会对身体带来副作用,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补充益生菌,不仅可以维持肠道的正常菌群数量,还可以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
益生菌能缓解腹泻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因为腹泻以后会降低体内乳糖酶的活性,再次摄入含有乳糖酶的食物,比如奶粉和母乳会出现再次腹泻,摄入的益生菌可分解乳糖帮助宝宝吸收,有些益生菌还可以直接产生乳糖酶帮助宝宝消化乳糖。
3、预防感冒
秋季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病*细菌盛行,宝宝免疫力薄弱,非常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比如咽喉炎、扁桃体炎、鼻塞流涕等感冒现象。
益生菌可以从维护肠道健康,增强营养吸收上提高了宝宝免疫力。另外,益生菌通过代谢产生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是广谱(天然)的抗生素。
4、降低宝宝皮肤过敏的可能
秋风习习,空气中的粉尘、花粉、动物毛及皮屑大量增加,这些都可能成为宝宝的过敏源。益生菌可以增强宝宝免疫调节能力,改善过敏体质,具有代表性的益生菌如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
宝宝为什么需要补充益生菌1、剖腹产、早产儿、人工喂养的宝宝,尤其需要补充益生菌。因为剖腹产的宝宝不能从妈妈产道获得益生菌;完全人工喂养的宝宝,不能从初乳中获得的益生菌;早产儿体质娇弱,容易出现胃肠道疾病,需要补充。
2、据研究表明,益生菌代谢流失比较快,在没有摄入益生菌或繁殖受到影响后,存留肠道的时间最多15天,时常补充更有益宝宝健康。
3、婴幼儿体质娇弱,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肠道疾病,导致益生菌不足,腹泻或治愈后都应该补充一段时间益生菌。
如何服用益生菌?1.益生菌每次吃多少合适?
益生菌制剂有粉末、胶囊、片剂几种形式,通常孩子吃的以粉末状的居多,而粉末状的益生菌也正是按孩子的需求量设计的,一次吃一包的量其实刚刚好。
如果是按个数计算,建议每次吃50-亿个益生菌。
这是因为在吃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益生菌被消耗、死亡--因为益生菌是厌氧的,所以冲服时遇到的空气、食道和胃里面的空气、胃酸和胆汁等,对益生菌的安全都是威胁。
因此,益生菌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到达结肠,如果服用的量太少,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益生菌就所剩无几了,不足以起到效果。
2.吃的时候该注意些啥?
第一,益生菌厌氧,服用时应该尽量避免和空气接触。
比如,给孩子吃益生菌冲剂时,一旦冲好就要尽快服用。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粉末状的益生菌原本处于休眠状态,遇到水就“活过来”了。此时,就会被空气中的氧气“干掉”,所以在它们“阵亡”前,要赶紧吃下去。
有家长可能会说,我家宝宝还太小,喝得慢,难免会有益生菌阵亡呀,怎么整?
你可以把粉末倒进小勺里一点儿,冲上水,这也就是“一口”的量,然后给孩子迅速喝下去。
之后再冲下一勺,反复几次,一包益生菌也就吃完了。
再多啰嗦一句:即便是干粉末状的益生菌,保存的时候也尽量避免和空气接触,因为空气中也有水分呀,保不齐还是会让益生菌失效。
所以,最好就是一次冲一袋,让孩子都喝掉,万一喝不完,也不要浪费,家长喝了就好。
第二,益生菌怕烫,冲水时水温不要超过40℃。
作为活菌,且又在人体内存活,益生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和人类肠道正常温度相近,大约是37℃。
所以,冲益生菌制剂的水温,最好不要超过40℃,不然益生菌就被烫死了~
第三,益生菌不要与抗生素、思密达同食。
Oh,mygod!
Why?!
抗生素是杀细菌的,而且是个“盲人杀手”,不分好细菌和坏细菌,是细菌就杀;而益生菌也是细菌啊,所以抗生素和益生菌同食,结果就是--没被空气杀死、没被热水烫死的益生菌,好容易到了肠道里,被抗生素搞死了……
而思密达是一种吸附剂,会将肠道内的细菌、病*等统统吸附走,所以,服用益生菌制剂的同时使用思密达,益生菌的下场同样很凄惨……
那么益生菌与抗生素和思密达必须同服时,间隔多久合适呢?
2小时!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文末小编处理
一分钟
认识我
火爆婴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