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新闻报道,由于孩子肚脐外鼓,无知的父母居然找来刀片,在出生才41天的孩子肚脐上划了个小口子,说是要帮孩子放气。
结果导致小肠外流,足足有四五十厘米长。由于被卡的时间比较长,其中一段25厘长的小肠已经发黑。
面对如此无知的父母,抢救的医生们不由吓出一身冷汗。
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孩子被送回到ICU。医生表示,现在就看孩子自己了,只要度过三五天危险期,应该就没事了。
(术后照片)
“这样无知的父母真是头一回见。”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主治医师很生气,万幸的孩子的小肠没有被划破,否则就更危险了。
为什么肚脐会凸起来呢?
当宝宝还是胎儿期,妈妈子宫中胎盘的脐带会穿过胎儿腹腔壁进入胎儿的身体,为胎儿供应血液。
宝宝出生后,如果脐部发育缺陷未闭合,或者宝宝脐带结扎后,脐肚周围腹腔壁的肌肉没有在短时间内闭合,宝宝就会出现脐疝。
1个月内的宝宝,腹部内压力小,肠管体积小,外加平躺的时间较多,所以肚脐是凹陷的。
等宝宝2个月以后,进食量增加,腹部内容积加大,相对肠管体积也变大,及腹壁上的肌肉增强,所以在宝宝大哭或打喷嚏时由于腹内压增加,肚脐就容易凸出,安静时又会恢复正常。
什么是小儿脐疝?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有肠绞痛并经常哭闹的婴儿。在宝宝哭闹或者用力的时候,宝宝的肚脐鼓起来,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脐疝,老百姓俗称大肚脐、气肚脐。
小儿脐疝症状
脐疝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脐部形成向外突出的肿物,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就是脐痕;肿物直径一般很少超过4厘米,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者回纳入腹腔,并伴有咕咕肠鸣音。
宝宝脐疝要不要紧?
大多数脐疝宝宝不会有明显不适症状,脐疝是良性问题,随着宝宝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脐疝会自然消失,一般需半年到一年的时间,1岁以内便可以完全自愈。
但如果脐疝越来越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就应该及时带宝宝到小儿外科去就诊。
脐疝宝宝如何护理?
宝宝患有脐疝,应该注意尽量减少其腹压增加的机会。比如:
●不要让宝宝无休止地大哭大闹;
●避免宝宝感冒咳嗽,如果有慢性咳嗽的情况要及时治疗;
●调整好宝宝的饮食,避免宝宝发生腹胀或便秘。
如果宝宝脐疝气有像成人半个拳头那么大,且凸起來的地方硬硬的,用手推不回去,肚脐颜色变红或是变黑,宝宝也变得烦躁不安、喂食情況不佳,或是排便不顺畅,有可能肠子已经卡住,这时候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不要听信偏方。对脐疝气都没有帮助,反而容易使宝宝患上接触性皮肤炎,特别是夏天。
最后再唠叨一下:
脐疝这件事儿,别怕!
孩子的肚子也不是轮胎,别乱“放气”!
特别声明:本文章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与我们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