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教练”_hg
咳为百病之始,无论春夏和秋冬。
1、伤寒热病的顺序
风寒外寒→→郁而化火→→肺胃阴血亏虚→→脾虚生湿→→肾阳/卫阳亏虚。
简单一点就是外寒,内热,伤阴,脾虚生湿,久则伤肾。
2、小儿咳喘5特点
久咳久喘的孩子有自己特殊体质。临床发现,久咳久喘孩子的体质主要包括5方面:
(1)外寒;(2)内热;(3)肺胃阴伤;(4)脾虚生湿;(5)久则伤肾。
3、外寒的产生以及原因
(1)打开车窗让风直吹,易致感冒发热。
(2)夏天穿低领衣服,让风吹到了大椎、风门、肺俞等位置。
(3)夏天让空调直吹儿童身体,易致感冒。我有时候,比如在冬天,哪怕是在20多度的房间内,若是低头时间长了,就觉得脖子很累,有时候用手揉揉脖子,感觉很凉。实际上就是受寒。
(4)吃过多冷饮,易致腹痛,久则导致肺寒。.2.23,一个小朋友来找我看病,妈妈有些着急的问,孩子怎么老是生病,一个月就要感冒一次。你看看,是不是我家孩子的体质不好?我看孩子时,孩子正仰头喝了一口水,我摸摸矿泉水瓶子,水很冷,好像还是冰水。呵呵,原因就在这儿,喝冷饮。
(5)活动出汗,未及时穿衣,忽冷忽热,易突发发热。出汗以后吹风。很多孩子爱跑,跑了之后全身热,随后一脱衣服,一吹冷风,然后就受凉了。
(6)夜里蹬被子未及时盖被子,易致鼻塞,身体寒痛而哭。
(7)新生儿一出生就受寒。新生儿出生以后,在产房里温度低,导致受寒。出现情况如,鼻尖发凉,手脚发凉。孩子从生下来就受寒。我家孩子是阳历六月初出生的,那时候气温大约20度左右,还是挺好的。但是我家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我就看到孩子的小鼻子很凉,摸摸孩子的小手也是很凉。大家再想,孩子其实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受凉了。未出生时,母体37度恒温,出生的瞬间变成20多度,前后相差大约十多度的温度,温差很大,加上孩子身体弱,不能承受,所以孩子就受凉了。
4、外寒的特点
(1)留而不去。并且寒邪一直存在。
(2)损伤阳气。寒邪一旦入侵就会对身体阳气造成损伤,所谓寒伤卫,就是指的伤到了人体的阳气。
5、内热产生的原因与特点
(1)郁而化热。郁而化热是指寒邪鼻塞毛窍,体内的热散不出去,导致热邪越来越多,所以化热。
即寒气郁而内热生,这在儿童的感冒发热中尤为常见。意指寒气闭塞住毛孔,体内的阳热源源不断的产生,散不出去,越积越多,就会产生内热。而非是寒冷突然有一天就变热了。试问:冰块儿放在那儿,没有外来的热量和动力,能变成热吗?故在儿童风寒咳嗽中勿忘清内热。
(2)嗜食辛辣:如辣的食物等,产生内热。
6、内热产生的症状
(1)咳嗽
(2)舌红或淡红,苔薄*或薄白。
(3)烦躁,急躁,容易发脾气
(4)胸闷,闷闷不乐,不爱说话
(5)小便发*,大便干结
7、肺胃阴伤表现
当内热产生,就会耗伤津液。例如麻*汤中庸生甘草,桂枝汤中白芍甘草等,小青龙汤中庸五味子白芍,桑杏汤中庸梨皮、沙参等。
(1)口干、鼻干、咽干等
(2)口渴。
(3)夜里咳嗽
(4)粘痰或痰少。
(5)大便干结。
(6)小便发*,量少。
8、脾虚生湿表现
(1)咳而无力。
(2)容易劳累。孩子小老让抱着、疲乏、经常躺床上、不想动、不爱动。
(3)容易食积。不爱吃饭,吃一点就饱了。
(4)精神不振。
(5)舌苔发白略厚。
(6)咳嗽痰多。颜色*或白。
9、卫阳/肾阳/肾气亏虚表现
(1)手脚发凉(皮肤温度低),容易怕冷或怕风
(2)遇风就喷嚏连天,常流清涕或鼻涕量多
(3)体力差,极容易感冒或者反复感冒发烧
(4)发育迟缓(身高偏低,体重偏低)枕凸,遗尿,阴囊松弛,
(5)胃口差。肾为胃之关。肾气不足,所以导致脾胃气血弱,纳食无力。
10、日常调理应用原则
(1)判断这5种因素多少和比重。例如主要表现为喷嚏连天,手脚发凉等,多为寒重,所以要散寒并温阳。
(2)针对5种因素多少和比重来相应的治疗。例如寒重,那么重点散寒。
(3)五者均有,不可缺一。
(4)同时治疗,贯彻始终。
临床治疗也要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否则,短期有效,久则无效或效差。
这五个原因要面面俱到。若是有一个照顾不到就不能有好的效果。真的。若是只解决其中一个原因或者两三个原因,那么短期有效,长期无效。所以这是真正考验大夫中医功力的一个事。这几个问题面面俱到,举个例子,犹如拨电话号码,若是有一个数字少了,你就拨不通。
11、日常调理方法
(1)外寒:
温阳散寒的食物:生姜。
温阳散寒的穴位:揉身柱。
防寒保暖的习惯:少吹空调、多穿衣服、夏天要盖住肚子。衣服要穿立领的。
防寒保暖的饮食:①少吃冷饮、多吃热的食物,喝热汤等。②温水洗脸、洗热水澡。
(2)内热:
用炒栀子,炒栀子可以清三角的火,上中下三焦,面面俱到,并且不怎么苦的,所以我喜欢用。
食物:用梨皮、苦瓜等清内热。
穴位:清肝平肺法。
(3)伤阴
养阴的食物:百合、梨、川贝等。
养阴穴位:揉涌泉、太溪穴。
(4)健脾化湿
化湿食物:用荷叶,茯苓,陈皮,冬瓜,开上焦湿气用瓜蒌皮,从下焦走用泽泻等。
健脾,用薏米、山药、莲子等。
穴位:揉足三里。
(5)补肾
食物:枸杞,熟地,桑葚。选一两味。
中成药:六味地*丸等。
穴位:揉涌泉、太溪。艾灸肾俞、命门穴。
晒太阳温阳又散寒。可以每天带孩子晒太阳1~2小时。
12、调理体质容易出现的错误
没有有些大夫治疗疾病的效果也很好,例如咳嗽哮喘等,就是不善于调理体质。其实按照六气辨病的角度讲,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也是临床治疗中许多儿童久治不愈的原因。
(1)强调一方面或者两方面三方面,忽略其余方面。
(2)没有同时治疗5方面。
(3)没有贯彻始终。
(4)没有及时调整用药的比例。因为随着治疗过程,五方面所占比例发生变化,也应随之变化。
觉得本文不错的,请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