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大一附院胸外科、新生儿科、麻醉手术部联合为一出生仅12天的早产儿成功实施左侧胸壁淋巴管瘤切除手术,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儿已康复出院。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交大一附院小儿外科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
5月14日下午,一对胎龄34周+3天的双胞胎兄弟在交大一附院呱呱坠地,然而体重只有1.9kg的弟弟左侧胸壁巨大的包块,让一家人喜悦的心情蒙上了丝丝的忧愁。虽然在孕期胎儿B超检查时就已经知道其中一个宝宝左侧胸壁有包块,考虑淋巴管瘤,但看着大大的包块高高隆起,宝宝连放下手臂都异常困难时,家人还是忍不住心疼和担心。
双胞胎的弟弟出生以后,身长仅45厘米,确诊了左腋下包块为”淋巴管瘤”,包块直径达6.1厘米,如同小脑袋一般大小,随小儿的呼吸波动明显,像极了一颗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瘤弹”,且胸壁淋巴管瘤可能逐渐增大,压迫周围血管神经,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一旦破损还可能引起严重感染。
经过新生儿科、胸外科专家会诊,结合患儿的病情,一致认为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因为患儿合并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低血糖等各种问题,手术不宜在出生后立即进行。在新生儿科医护11天的精心护理下,患儿趋于平稳,达到了手术条件,李小权主任医师当机立断,再次联系胸外科会诊,决定在次日为弟弟行左侧胸壁淋巴管瘤切除术。
该患儿才出生后12天,纠正胎龄只有36周,体重仅仅2.2kg,全身血容量总共也只有ml左右,手术操作稍有不慎,时刻都会有生命危险,而且淋巴管瘤巨大,又与腋窝血管、神经关系密切,手术难度高,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同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麻醉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手术困难重重,风险大巨大。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新生儿科李小权主任医师团队、胸外科付*科主任团队与麻醉手术部朱耀民副主任医师团队多次进行术前讨论、沟通。
第一次为这么小的患儿做手术,胸外科付*科主任团队高度重视,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并进行全科讨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与手术预案。针对患儿体重小,麻醉风险高,麻醉手术部朱耀民副主任医师查阅了大量文献,并且与李小权主任医师反复讨论患儿病情,精确计算用药量,制定了个体化麻醉方案,麻醉手术部张琳娟副主任精心准备适合患儿的手术器械,根据患儿喂养规律进行手术时间安排,尽可能缩短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安排熟悉小儿手术的护士配合手术等,有力保障了麻醉、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新生儿科、胸外科、麻醉手术部为这场战斗做足了准备。
手术当天,胸外科付*科主任、王哲副主任医师、崔晓海主治医师,新生儿科李小权主任医师、林晓洁主治医师、曹芙蓉医师,手术麻醉部朱耀民副主任医师、和珊麻醉师、*敏娟、刘超仁护士密切协作,默契配合,在全麻下,由付*科主任主刀为患儿实施胸部淋巴管瘤切除术。如预料的那样,手术难度巨大,因为早产新生儿难以控制自己的体温,如果过多暴露体表,极易导致体温下降,持续低体温可造成低血糖、循环不良等严重后果,因此手术只能在小小的保温箱内操作,可供手术操作的部位只有成人手掌一半大,空间极其有限,细心的外科医生甚至关掉了手术室空调;手术非常考验手术精度和熟练程度,患儿血管、腔道微小,麻醉插管、输液设施、手术器械等均与常规手术有区别,麻醉实施和手术保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有了新生儿科、胸外科、麻醉手术部的充分准备,这些难题一个个迎刃而解。
术中,胸外科付*科主任团队仔细分离囊肿及周围组织,既要完整剥离囊壁减少复发几率,又要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手术历时2小时,终于将顶端深达腋窝顶部的囊肿完完整整的剥离出来,而且术野干净、几乎没有出血。与此同时,麻醉科朱耀民副主任医师团队及新生儿科李小权主任医师团队全程保驾护航,及时处理了术中各种情况,手术顺利完成,大家紧绷的弦终于松懈下来。
术后患儿由新生儿科接回病房继续监护治疗,经过7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手术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新生儿的淋巴管瘤大多是因为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是新生儿期常见良性肿瘤。一般表现为无痛性的包块,质地较为柔软,可触及波动感。可以通过进行超声进行诊断、通过CT或核磁检查进一步明确淋巴管瘤内部情况,可进行综合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这是交大一附院在小胎龄、低体重新生儿外科领域又一次成功的多学科合作,医院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新生儿视网膜病、小儿亲体肝移植等领域屡创奇迹,胸外科在小儿胸廓畸形、纵隔肿瘤、气管异物、气管食管先天性畸形、小儿肺囊肿等小儿外科领域也做出了新的探索。医院用精湛的救治技术、强大的多学科团队、先进的医疗设备、母爱般的悉心呵护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胸外科新生儿科麻醉手术部
编辑:朱尔曼
责任编辑:庞亮
-End-
“科创健康乐享银龄”让老有所依不再难,专家有话说!
西安医院年第三批人才招聘计划开启
第四届“一带一路”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健康论坛盛大召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