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又名浙江大学医学医院、医院。近年来,院*委依托浙江省结核病诊断治疗中心、浙江省结核病诊治质量控制中心,医院九十余年仁爱文化,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培育“蒙面天使”*建品牌,推动*建促学科、*建促服务、*建促文化工作。在医院“国考”中,位列中西医结合序列全国第三名,监测指标A+;年院*委荣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组织;年结核病学入围杭州市高峰学科建设行列。
提升专科特色,打造医学高地
“两翼三擎”,力做“重要窗口”展示者。围绕“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主题,医院发起“长三角肺科联盟医院管理论坛”,成立“浙江省结核病专科联盟”与“浙江大学医学医院结核病实验室”,制定以结核专科为圆点辐射全院的发展计划,推动结核内、外科两翼高飞,加速结核影像、超声、实验室三引擎的运作,提升区域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年平均收治结核相关病人近万人,其中危重症病人约人,杭州区域外病人约占60%。
*建联合,勇做结核重症守护者。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建结核病多学科联合门诊(MDT),开设咯血专病,肺部疑难杂症、小结节和颈淋巴结肿块门诊,各*支部专家团队紧密协作,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生命,提高患者满意度。
成立结核重症ECMO技术救治团队,曾经经过56个日夜的守护,5个*支部协同作战,40多名医护人员轮番守护,成功救治一患肺结核、气胸、重度营养不良的外籍留学生,获得国、内外媒体一致点赞。
打好中西医结合“组合拳”,依托国医大师工作室,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过一年多的中药调理,9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手术,“烂肺”青年起死回生。家属订购29箱大闸蟹,直接送进医生办公室,*员医生却与商家沟通,折换成蟹券全数退还,最后,家属手写7页纸的感谢信,表达诚挚谢意。
成立儿童结核亚专科,填补杭州市儿童结核规范化治疗空白。曾成功救治出生时30周、体重仅1公斤的结核早产宝宝,整整21天“爱的守护”,让小宝宝转危为安。出院后医护人员定期回访,今年六一,小宝宝“回娘家”时已经长得白白胖胖。
资源下沉,争做“共富建设”示范者。院*委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织牢织密民生“健康网”,成立浙江省结核病诊疗中心建德分中心,医院共同管理结核病患者,帮助当地医师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年8月以来,医院*委先后派出内三支部十余位医疗骨干,以4个月为周期,医院,累计服务门诊一千余人次、住院两千余人次,开展义诊近10次、学术讲座近50次、业务查房近次、手术指导10余次,帮助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得到当地医生、患者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医院外派1人支援中医院,近10人支援西藏那曲、吉林长白山、*阿克苏等开展相关医疗帮扶工作,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红会力量。
厚植为民情怀,打造服务高地
踊跃请战,吹响战疫“集结号”。年年初,26位医护逆行出征,其中,*员占50%。有22名医护分三批先后援鄂,2名医生支援杭州西湖区疾控,2名护医院。内五支部书记、预防保健科科长兼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志会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年末以来,成立“*员战疫突击队”,赴杭州各区县、上海、宁波等地参加支援任务,累计外派医护人员近万人次,其中*员占比近35%。
学史力行,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院*委开通“员工心声直通车”,收到近百封来信,归纳整理后30余项建议已落地;通过“无障碍”改造,“数智化”升级,“适老化”服务,“刷新”特殊人群就医体验;与城市大脑数据联动,通过信息化实现退伍*人及家属优先就诊,累计服务三万余人次。
成立16支*员志愿服务团队,其中,内三支部先后开展“移动结核门诊”“移动结核宣教门诊”“蒙面天使助力儿童微心愿”“漫漫话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近三年来惠及群众两万余人次。年内三支部被杭州市委组织部评为市级“最强*支部”,支部书记兼结核ICU主任毛敏杰被浙江省委组织部授予“担当作为好支书”荣誉称号。
传承仁爱精神,打造文化高地
传承仁爱文化,打造*日活动点。医院近百年仁爱文化,依托全国文保单位“医院旧址”,打造“寻初心传仁爱”主题*日活动点,画好*建“同心圆”,讲好红会故事。目前共接待参观学习的基层*组织20多个,*员人数近千人。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组织“线上重走长征路”、“沉浸式”VR红色教育体验、*史知识竞赛等,在庆祝建*百年暨“七一”大会,离休*员、原副院长、援非老专家曲福仁与现援非*员胡修六跨越公里的时空对话被人民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转载,曲福仁系列“红色*课”,被*建共建单位、“医二代”、医院年轻医生等视为珍宝。
近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建引领,深化*建内涵,坚持“中西医结合”立院之本,加强结核病专科特色,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为基层*建工作树立标杆,为全国防治结核提供杭州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