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3天的全面治疗和精心护理,一名出生体重仅为g的早产宝宝,终于在4月10日从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顺利出院,看到孩子红润的面庞和健康的肤色,孩子家人激动得对医生连连道谢。
据新生儿科主治医师介绍,年1月19日上午9点30分,孕检妈妈因“慢性高血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舒张期缺失”等,在产房生下了这名仅29周胎龄的男婴。
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出生以后,面临着没有呼吸、且心跳微弱的挑战,医护团队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抢救,并紧急转运至新生儿科。
因为宝宝太小,很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给巴掌大点的小宝宝做心肺复苏,难度是可想而知,气囊压力、按压力度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力度小了肺张不开,大了会出现气胸。
这名男婴出生体重仅仅g、胎龄只有29周,医护人员需要随时预防新生儿发生呼吸暂停、养不耐受、*疸、感染、出血、贫血、坏死性肠炎、脑病等情况,一旦出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对宝宝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出生时孩子只有克体重。(院方供图)
早产宝宝胶冻样的皮肤血管细如发丝,输液尤其困难,穿刺的导管比他的血管还要粗,护士们根本无从下手。
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为宝宝实施PICC穿刺,从右腿大隐静脉置入一根细细的导管直通心脏,并将普通胶布改用3M水胶体;为防止肌肤粘连造成皮肤损害,医护人员不得不将止血带充盈血管改为人工手指按压——也就是说,宝宝输液时,守护他输液的护士必须恰到好处地保持一个姿势为他按压针头;而抽血针头也必须更换为最小的头皮针……
一切都慎之又慎,生怕损伤到宝宝,维持液体、药物和营养的供给,这条管路是宝贝的“生命线”,成为宝贝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宝宝被安置在模拟母亲子宫内的生长环境——温暖的鸟巢里。
因为婴儿幼嫩的肺脏容易疲劳,容易受伤,不成熟的大脑又常常在睡眠中忘记了发放呼吸指令,所以“呼吸机”成了宝贝随身携带。此外婴儿的体内产生过多的胆红素,肝脏无法将它们代谢清除,因此每天需要使用“太阳浴”,即将婴儿放置于蓝光下,眼睛有保护设施。
由于宝宝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上一顿的奶到下一顿仍存在胃里,反复潴留,喂了怕发生坏死穿孔,不喂又担心胃肠呈瘫痪状态……
经过商量,医护人员先给宝宝通过静脉输送营养,再用小剂量的奶延长喂养时间刺激其胃肠蠕动,慢慢地0.5ml、1ml、2ml……
随之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胎龄太小,肺发育不成熟,该名新生儿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能脱离氧气,吃奶时稍费力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经过小剂量激素、限制液体入量、雾化吸入、利尿剂等综合治疗,婴儿终于可以自由、舒畅的呼吸空气了。
刚开始宝宝吃奶不会换气,脸老憋的青紫,医护人员就把他托在手里喂,吃几口歇一会,锻炼了好长时间,宝宝终于学会了换气。
在住院的第三个月,情况一天比一天有所好转,随着时间推移,体重也从g增长到g、g、g……
宝宝顺利出院。
脱呼吸机、脱氧,从禁食到鼻饲再到自行吃奶,各种并发症都得到有效控制,到最后宝宝可以自己吃奶,完全自力更生。4月10日,宝宝终于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之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倩
编辑罗镇武
编审刘丹廖波
校检 张欢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