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李曼英
通讯员温红蕾*洁莹
只在妈妈肚子里呆了25周,童童(化名)就迫不及待地降生。仅克的体重、全身瘀紫、若有若无的呼吸……这一切的指标,都在直观地告诉父母,她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命,随时可能离开。
让父母感恩的是,整整天,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救治陪同下,童童闯过好多个生命的关口,最终顺利实现呼吸自由、吃奶自由、成长自由的梦想,于11月8日康复出院。
25周早产儿面临生存挑战
童童母亲许女士介绍,她和丈夫家住洪山区。今年年初,得知自己怀孕后,她和丈夫都非常开心,期待着孩子的到来。
让许女士没想到的是,自己成为母亲的过程并不顺利。她从怀孕第9周就开始住院保胎。7月11日,在孕25周时,她早产下体重仅克的女儿童童。童童一出生,便面临生存的挑战。
医学上把出生体重小于克或胎龄小于28周的新生儿称为“超未成熟儿”。童童作为“超未成熟儿”直接住进了“迷你宝宝”房,高年资护士何海燕开始做童童的“责任妈妈”,一对一全程负责她的护理救治,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正式开始。面对超未成熟儿童童,医护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护理计划,提早进行干预,24小时监测调整,收集初乳口腔免疫,出生第2天实现微量喂养,第8天就能撤下呼吸机,一开始,救治进展顺利。
然而,出生两周后,童童的皮肤逐渐出现红疹及皮屑,所有穿刺针眼处都出现破溃,手臂留置针处还出现一个囊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也有局部红肿迹象。想要避免出现皮肤问题,只能尽量不打针、不穿刺。这对护理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增加奶量,撤掉营养针剂,避免感染,不注射用药。
棘手的是,童童的喂养极难,每次吃奶二三十分钟后就会又吐出来,医护尝试了各种喂奶姿势和睡觉体位,防止她反流:每一餐奶都静静的守在旁边观察她的反应,观察她的喂养极限;根据她的喜好选择更小更柔软的奶嘴;每天坚持吸吮锻炼;口腔按摩和适宜的腹部按摩;给她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她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呕吐等。由于超未成熟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每次给童童增加奶量时,又是“进一退三”,刚刚加了又出现倒退,只能慢慢摸索,细致评估判断,在曲折中前行。
日记本见证她“闯关”成长之路
由于童童身体状态太差,生命体征随时都在变化,董娟护士长要求何海燕将每日护理汇总成“护理日记”,便于总结经验,随时调整护理方法。此外,她还买拿来一个可爱的日记本送给童童,让“责任妈妈”何海燕记录下童童诊疗和生活的细节。
“你不是一人在战斗,我们会一直陪着你。不要害怕,你只管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其他的交给我们。”昨日,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何海燕在日记本的第一页,记下了童童的基本信息,并为她加油打气。
此后,童童什么时候吃奶了、输血了、撤机了,皮肤出了状况、会吃手了、满百天、从“迷你宝宝”房转到普通病房了、夜晚不肯睡要抱抱等一点一滴,何海燕都会记录下来,并拍照留念。
这个专门记录童童点滴的日记本,也吸引了其他医护人员,大家来给童童查房或者护理时,也会随手给童童写上几句话。这些话有的是加油打气,有的是补充记录童童的生长状态。慢慢地,各色笔迹填满了日记本,大家共同见证和记录了这个特殊宝宝“打怪升级”之路。
许女士至今记得,今年中秋节当天,医院看望童童,虽然不能来到童童床边,但何海燕把日记本拿出来时,她还是充满了惊喜与感激。为了表达思念,许女士也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对女儿的喜爱与祝福。经过消*后,这个充满爱意的日记本重新回到了童童身边。
出院时她长成6斤重的漂亮女婴
经过天的共同努力,童童努力闯过数关,从克的巴掌宝宝长成了克的漂亮女婴,成功地实现了何海燕为她许下的“呼吸自由,吃奶自由,成长自由”梦想,顺利与爸爸妈妈相见。
从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转往普通病房的那一天,何海燕给童童布置了欢送仪式。洗澡、按摩、换上新衣服,何海燕把童童交给了许女士,两人一同翻阅记录童童成长的日记本时,一边读一边流泪。
11月8日,经过天的住院治疗,童童终于能出院回家。接下来,何海燕还会继续跟踪童童的健康状态,随时在线,为她做家庭养育指导。
“今年7月开始,为了让一些胎龄28周以下,体重克以内的超未成熟儿得到更好的救治,新生儿科推出了管床护士的护理新模式。”董娟护士长介绍,为这些特殊患儿固定一名护士做“责任妈妈”,从患儿入院,住院护理,到出院以及出院后随访,全程负责,履行病情监测,护理治疗,医护、护患沟通,全面肩负和指导所有流程。“责任妈妈”又名“住院亲妈”,对患儿小到基础护理,大到跟随手术、参与治疗意见,事无巨细,甚至利用休息和下班时间完成护理,在群内反复提醒其他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