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摸着石头过河建母乳库,她让69位早产
TUhjnbcbe - 2022/8/9 18:25:00

“由于有了捐赠母乳,‘早起小精灵闯世界’的故事,少了很多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情节’。”李正红的“玩笑话”里充满欣慰的口气。

医院儿科副主任,也医院母乳库——医院母乳库的创始人。年5月20日,在她的推动下,医院母乳库正式启用,开始“科研型”运转。到了去年,条件成熟的母乳库悄然投入使用。

一年间,69位早产“小精灵”得到了珍贵的捐赠母乳哺育。妈妈之间最私密又最无私的情意,通过母乳库无声传递。

李正红

救活了,然后呢

“这个宝宝叫小派,年,他出生时只有克。为了输营养液,他先‘插’了4天脐静脉。又为了防止感染,我们使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在他的小手上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前后一共输液48天。”

李正红展示着一张早产宝宝的照片,这是一个她多次在学术报告中提到的案例,救治的各个环节她仍历历在目。初生的小派仅比成人手掌大不了多少,他为来到这个世界受过的磨难,让每一个见证者都不由得心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早产儿全球报告》,全球每年约有万早产儿,超过全部新生儿的10%以上。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新生儿里,就有1个是早产儿。而在这些早产儿中,全球每年大约有万例死于早产并发症。中国是早产儿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排在全球第二位。

医院母乳库。

“新生儿的死亡率是衡量国家基础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李正红介绍,对于医院来说,体重小于克和体重小于克的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已分别达到89.8%和98%。“当早产儿被救活之后,临床工作的重点是如何让这些弱小的生命得到更好的营养,从而健康地成长。”她说。

当宝宝无法消化配方奶,即肠内营养供给不足时,医院通常会选择静脉注射的方式配合提供肠外营养。但肠外营养毕竟不是生理过程,不仅操作繁琐,还有可能引起感染等并发症。要把针头插进早产宝宝比成人手指还细弱的手臂,非常困难;高浓度的营养液会对宝宝脆弱的血管造成破坏;长期输液还可能带来肝损伤,造成胆汁淤积……

在临床救治新生宝宝的过程中,李正红时常看到如小派一般,为了存活而在痛苦中奋力拼争的小生命,这让她感到无比心疼。如何缩短肠外营养的供给时间,是她经常思索的问题。

对比国内外数据,李正红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极低体重早产儿肠外营养的供给时间要比医院短十多天。这是为什么?李正红开始在临床科研中探索原因,并做了详细的统计学分析。排除了多方因素,她将目光聚焦到用于喂养的营养物质上。

为此,年至年间,李正红前往美国研学考察,发现双方在肠外营养供给的质量上差不多,而在肠内营养的供给上却大有不同。“当地早产宝宝98%以上采取母乳喂养,而在当时,我国早产宝宝近90%是以早产配方奶喂养。”

“破案”了,李正红却没有感到轻松。“早产妈妈基本上都会出现泌乳延迟、泌乳不足的情况。有些早产妈妈甚至自己都需要抢救和药物支持,大部分是不可能亲自哺乳的。”要让新生儿重症病房里的早产宝宝吃上母乳困难重重,想到这些李正红就忧心忡忡。

欧美国家的母乳库建设已有长达上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却仍是新生事物。李正红几经努力,终于促成了医院母乳库的建立。年5月20日,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母乳库项目的支持下,医院母乳库终于启用了。

百分百“同意”的问卷

产后半个多月,杨艺来到医院8号楼三层,一个静谧的角落。光洁的磨砂玻璃门上,贴着一个柔和的绿色标志,上面写着“医院母乳库”。

在外间接待室录入信息后,她进入了里间的捐赠室。捐赠室里并排摆放着两个蓝色单人沙发,中间由一道布帘隔开,采集母乳时,能保证相对私密的空间。

其实,就在不久前,杨艺还是接受捐赠的一方。女儿一一半个多月前出生,由于是27周的早产宝宝,出生时体重只有1克。那是人生中最喜忧参半的时刻,睡在暖箱里那个肤如蝉翼、全身通红、脑袋只有拳头大小的女儿,让她悲喜交集,并一度担忧落泪。

由于早产,杨艺生产后不能及时泌乳。为了让一一及时得到营养供给,在出生6小时后,医生选择了捐赠母乳对她进行喂养。就在一一出生后的第13天,杨艺的母乳量追上了女儿的需求,第16天,她也来到母乳库,希望通过捐赠母乳,把这份感恩和希望传递下去。

想要成为“爱心妈妈”并不容易。在杨艺来到捐赠室之前,她经过了十分严格的筛查和检测。决意捐赠前,她接到了医院母乳库专职护士苑静的电话,向她详细了解用药史、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传染病高危行为等,并筛查吸烟、饮酒甚至扎耳洞和纹身的情况之后,她又提供了一次血检样本,在检查结果全部合格的情况下,才接到了可以参与捐赠的通知。

坐在捐赠室里,因为没能足月生产而深陷自责情绪的杨艺突然感受到巨大的宽慰,她正在帮助的是跟半个月前的自己有着共同处境的妈妈和刚刚从生死线上脱险的新生命。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所捐赠的每次毫升的母乳,在成为下一位早产宝宝的营养供给之前,还要接受更加严格的检测。

杨艺离开捐赠室后,苑静带着收集母乳的容器来到捐赠室隔壁的操作室,这间由数道玻璃结构隔断出的“房中房”是母乳库的核心空间。穿好防护服,苑静经过风淋室,除去身体表面灰尘和颗粒,进入拥有十万级空气净化系统的操作室。在超净工作台上对采集来的母乳进行混合、分装,分装好的母乳还要放入巴氏消*机器进行消*。

操作完毕,分装消*后的捐赠母乳经紫外线灯进行物表消*后被送出操作室,放进冷藏室等待为期三天的细菌培养结果。此后,母乳样本还要经过卫生和成分的检测。通过后,才可应用于早产宝宝的营养供给。

三天后,杨艺得知自己捐赠的母乳没有通过检测,她感到十分沮丧。“您的母乳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等含量超标,这肯定是采集母乳时出现了手卫生不过关的问题。”苑静对杨艺进行了保持手卫生和吸奶设备使用方面的专业指导,此后,杨艺的母乳终于达到了捐赠标准。

“这两年,在母乳库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在产科做了问卷调查,想知道妈妈们捐赠母乳的意愿如何。”乳汁充足的情况下,您是否愿意捐赠母乳?早些年,在我国其他城市也有相关机构做过这个调查,李正红记得当时的报道,“愿意”的比例尚不足三成。如今,在医院产科进行的调查中,百分之百的“新妈妈”都选择了愿意捐赠。许多自己的宝宝接受过捐赠母乳救助的早产妈妈,更是热切希望通过捐赠,把这份情意传递下去。

这个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让李正红深感意外,却又觉在情理之中,之后是久久的感动。

把静脉营养缩短10天

“她叫‘小七’,你看她在暖箱里多自在。”李正红慈爱地看着病房里正在逐渐恢复活力的小生命。

小七是新生儿病房里的“颜值担当”,校正胎龄34周大的她现在看上去十分欢实,体重已达克,成了出院的“种子选手”。

而在7周前小七刚出生时,情况远非如此。那时,不到27周的小七剖宫产出生,体重仅克,皮肉单薄得有些透明,手臂细得就像爸爸的一根手指。由于妈妈泌乳量不足,小七出生后就接受了捐赠母乳的“补给”。

如今,“颜值担当”的小七肤色白白嫩嫩,十分可爱,而这里也有捐赠母乳的功劳。从新生儿重症病房出院的宝宝,有的看上去黑黑**、皱皱巴巴。这一方面是由于早产儿要接受补充铁剂治疗,另一方面则是静脉注射营养液带来的胆汁淤积造成的影响。而捐赠母乳的介入,让这些宝宝接受静脉营养的时长大大减少,因此从肤色上不会留下“住院的痕迹”。

与配方奶相比,母乳更容易消化吸收,可以降低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更快增长,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此外,母乳中含有重要的生物免疫活性成分,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甚至让宝宝长大以后更聪明。

说到母乳对于早产儿的重要作用时,李正红讲起一个“送奶爸爸”的故事。在母乳库建设之前,新生儿病房里的宝宝们要吃母乳,只能由家长定时送到病房外。一位来自河北的爸爸,为了让病房里的早产宝宝得到最好的营养供给,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坐火车往返京冀两地,默默为孩子送上“像药物一样重要”的母乳。可怜天下父母心,每每讲起这个故事,李正红总会感叹。

“年至年间,我做硕士课题的时候,曾查阅到一个数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正红说的这个数字,是医院小于克早产儿达到足量肠内营养的平均时间为25天左右。也就是说,当时大部分小体重早产宝宝要输二十多天的营养液。而自从母乳库在医院投入临床使用开始,这个数字缩短了10天。对于幼小脆弱的早产新生儿来说,这无疑减轻了巨大的痛苦,并大大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概率。

有时,李正红看着暖箱里穿着纸尿裤,喂养得宜,日益茁壮的宝宝,甚至觉得他们像是在海滩度假般放松、自得。

让故事少些“起伏”

年5月,当医院母乳库刚刚启动时,它还是作为“科研型项目”运转,并没有真正投入临床应用。这是由于当时我国母乳库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和监管机制,“一切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给行业运行找到可循之规,李正红希望能为母乳库建设制定团体标准。为此,她牵头聚集了营养学、产科、病*学、护理学、检验学、食品安全方面等多领域内的专家,在中国营养学会下组成母乳研究与应用工作组。为了制定一定之规,工作组反反复复开会研讨,根据现有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专家们反复斟酌修改。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李正红更是钻进了母乳库科研项目,过上了“每周7天”的“无休”生活。

终于,在李正红和团队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8月底,《医疗机构人乳库建立与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出台,9月1日起正式推行。“今后,再建设母乳库,就有据可依了。”李正红欣慰地说。

与此同时,经过近两年的科研型“试运行”,医院母乳库在年已在安全性上得到验证的情况下,投入临床使用。

据统计,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后的一年时间里,母乳库共接受捐赠人次,收集母乳14万毫升;共有69名极低体重的早产宝宝接受了捐赠母乳的救助和哺育。医院产科出生的极低、超低体重的早产儿%得到了母乳喂养。

在医院实现“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李正红希望母乳库可以作为一种更普及的医疗卫生机构或设施,让更多早产宝宝受益。她至今记得,年,她随国家卫健委的国家医疗队到某县级医疗机构对点帮扶。当地同行看到她分享的救回极低体重早产宝宝的案例,感到非常惊奇。还约了一些因早产预后不好而造成严重后遗症的孩子,请她看诊。

李正红当时触动很大,“大医院的大医生要怎样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优质的医疗资源要怎样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医院,床位毕竟有限。仅靠一群医生,力量毕竟有限。”反复叩问之后,她总结出答案,只有制定行业规范,才能让患者在全国各地任何一家医疗机构都能得到标准化的治疗。

李正红希望,今年出台的《医疗机构人乳库建立与管理规范》能推动全国母乳库建设的标准化发展。她也希望,母乳库的建设,能让救治早产宝宝的新闻报道里,减少一点“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情节。

(原标题:储存一份特别的爱)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孙乐琪制图/焦剑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1
查看完整版本: 摸着石头过河建母乳库,她让69位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