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冰清通讯员孙美燕魏安东
直到今天,来自湖南的刘女士(化名)还常常重复同样的噩梦:3岁的儿子晃晃悠悠爬到窗台边,伴随一声尖锐的哭喊,径直从窗口掉落。她奋力向前狂奔,但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永远都接不住坠落的孩子……
年,刘女士的儿子不幸坠楼身亡,从此她和丈夫在愧疚的阴影下走上了艰难的求子之路。期间,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欠下大额贷款,经历了2次试管婴儿失败,第3次又出现胎盘早剥等凶险的情况,眼看着就要功亏一篑。
但在浙大妇院产科四支部医护的努力下,她最终成功生下一对双胞胎,重新圆了母亲梦。
刘女士和丈夫接大宝出院时和产科四支部*员、产五科病区副主任栗宝华合影,并送上锦旗
幼子意外坠楼身亡
母亲一辈子都愧疚
刘女士并没有亲眼见证儿子坠楼的过程。那天,她和丈夫出门买东西,家里只有老人在照看孩子。等他们回到家,悲剧已经发生了。
但她总在梦里见到那个令人心碎的画面,儿子坠落,大声哭喊,她却无力挽救。只要提到、想到儿子,她就控制不住地掉眼泪,“我一辈子都会愧疚。”
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刘女士和丈夫决定趁着年轻再生。当时,她30岁不到,丈夫30多岁,完全可以再要个孩子。
然而,这次她迟迟无法怀孕。医生说,可能是情绪、压力等原因影响了受孕。她却觉得,这是不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或是来自儿子的怨念?
最终,夫妇俩决定尝试试管婴儿。家境一般的他们搭进去所有积蓄,又在老家贷款十几万,找医院,开启了艰难的求子之路。
他们一共做了3次胚胎移植,前2次均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如果这次再失败,他们需要再花10几万重新取卵、取精、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无论是身体还是经济,这个小家都已无力承受。
孕25周胎盘早剥
医护全力为她保胎
但上天还在继续考验着他们。孕26周+,刘女士突然破水、出血,且持续高烧。当时,他们已经从老家回到金华打工,所以紧急从金华转到了浙大妇院。
产科四支部*员、产五科病区副主任栗宝华说,产妇当时情况紧急,检查后怀疑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种情况将严重威胁母亲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一旦确诊,必须及时终止妊娠。”
但26周+的早产儿,存活率不高,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刘女士坚决反对,她苦苦哀求医生保住胎儿,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当*注!
听说这对夫妇的悲惨遭遇后,产科四支部重新组织了一次评估和讨论。平衡产妇和胎儿的情况,产科四支部书记、产科副主任王正平主任医师决定暂时不终止妊娠,继续密切观察,“保到最后一刻。”
接下来,医护人员采取了一系列对症治疗:抗感染、抑制宫缩、促胎位成熟,严密的监护下尽量延长妊娠。期间,产妇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
这次治疗加重了刘女士一家的经济负担,他们几乎拿不出医药费,更别说宝宝出生后进监护室的一大笔开销。产科四支部主动帮他们申请了基金补助,并加入线上捐款,每人都献上了一份爱心。这样一共筹集了几万块钱,帮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保到孕28周+,胎儿的胎心发生了变化。栗宝华医生说,孕28周+早产儿的存活率约60~70%,相较2周前提高了不少,再考虑到胎心变化,所以决定终止妊娠。
最后,刘女士剖宫产生下两个男孩,一个克,一个克,出生后就进入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目前,他们情况稳定,一个已经出院。
刘女士觉得,大儿子仿佛以某种特殊的形式,重新回到了自己身边。
王正平说,每个产妇孕育生命的过程都是一场充满未知危险的旅途,他们愿意成为沿路的卫士,守护母婴健康,见证生命奇迹。
品牌活动共同构成了展示浙大妇院人
良好医德医风医术的重要窗口
浙江大学*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应飚
浙江大学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全国*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为契机,推动*建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浙大妇院通过*员“亮身份”,支部“树品牌”,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小支部的大能量”,从而有力推动基层*组织成为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员干部成为促推业务发展的“领头羊”,实现*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品牌活动共同构成了展示浙大妇院人良好医德医风医术的重要窗口。在创建活动中,各*支部践行“慈心妙术、求是创新”院训,切实担负起“守护妇幼健康,唱响生命繁华”的职责使命。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浙大妇院人正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打造享有国际盛誉的创新型、研究型、医院,积极推动女性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