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多鲸主办的ECS中国教育资本年会圆满落幕。在小新星国际教育CEO李颖的主持下,酸橙教育创始人马克、名师工厂达人孵化负责人于艾琳、研途教育创始人兼CEO康立、目睹有课总经理谢*波四位嘉宾围绕「教育直播经济元年,真风口或新故事?」展开了深入讨论。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多鲸编辑整理:
李颖:大家好,我是小新星国际教育CEO李颖。我是音乐老师出身,当听到老师身份的从业者分享的时候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圈外人观摩短视频+直播这个事,觉得网红老师光鲜亮丽,但是如果真做过直播的人会发现这个过程真的很辛苦,可以获取收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背后能带给观众的价值是金钱难以衡量的,我相信这件事会带给教育积极的影响。今天荣幸地请到了四位在行业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非常优秀的创业者,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领域,先请各位好好介绍一下自己。
马克:我是酸橙教育创始人马克,是非常早期的教育类短视频创作者,见证了整个B站、微博、抖音、快手平台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过程。酸橙教育也是专门服务教育机构并为他们提供包括运营、招商、信息流等一系列自媒体解决方案的平台。
于艾琳:我是名师工厂达人孵化负责人于艾琳,同时也是一位百万粉丝的网红老师。
康立:我是研途教育的创始人兼CEO康立,我们是专注做互联网在线教育考研垂直赛道培训的,旗下有几个不错的老师和IP。目前全网大概拥有多万粉丝,多个加盟分校。
谢*波:我是目睹有课的总经理谢*波,目睹是专注音视频技术开发和直播服务的技术公司。我们和其他几位老师不一样,他们专注于内容和教育本身,我们更专注直播技术。公司现有一大批工作10年、20年以上的音视频专家。
李颖:台上都是自己拥有百万粉丝甚至所在团队拥有超过千万粉丝的达人。当我的粉丝数量首次超过万的时候挺兴奋的,感觉有多万人每天看你做的内容,可能会使教育行业产生积极的变化。第一个问题想请问在座的四位嘉宾,短视频+直播对教育行业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或是什么?
马克:悲观点看,任何技术革新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变化都不算太大。教育行业属于慢热型,本质是千百年沉淀的结果。短视频+直播对于机构来说无非是多了一个品牌曝光和获客的渠道,但并没有在整个服务交付和学习体验中起到革命性的变化,这是我一个客观的判断。但我认为短视频+直播带给了很多个体老师机会,这是个体老师的时代。
于艾琳:短视频+直播带来的最大变化真的归属于普通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授课的老师不一定有线下教课的经验,而是在某一方面有一些自己专业性的能力,能帮助特定的人群在该领域取得一定的收获。这类人都可以被称作老师,这类人目前也有了新的市场。
康立:我们专门做自己的老师孵化和变现,短视频时代来临,从机构的角度来讲最大的变化我认为可能是粉丝增长带来获客成本的降低。同时,短视频+直播的内容让用户对老师个人和背后机构的信任前置,通过提前接触内容,用户可以更好了解机构,从而促进机构获客转化率的提升。这种形式在线下机构中不太好聚焦,更多聚焦在线上优质的垂类中。
谢*波:目睹有课接触公立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多一些,年我推荐网校系统让老师们在线上授课,学生在线下听。结果今年疫情后,得到的反馈特别多,产生的变化也很大。我个人感觉直播授课不是一阵风,包括各个地县市的教育局在内都认真反思了在线教育对他们到底有哪些帮助。我们之前也想过卖自己的产品,做共享师资的概念。
原先公立校、教育主管部门相对比较保守,而今年疫情尤其是暑假后,他们不仅接受并且主动要求要做直播授课这件事。我认为今年对整个教培行业和技术类从业者来说确实是短视频+直播经济元年。
李颖:短短一个问题其实涵盖了今年特殊时期整个教育行业的变化。刚才几位嘉宾谈到了教育的本质、对个体老师的意义、对ToB和ToC市场的影响,非常全面。所以下一个问题会直接一些,目前教育机构有没有把短视频+直播的模式跑通,换句话说流量能不能变现、怎么变现、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在哪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下。
马克:我看到一些中小型机构利用短视频+直播扭转了难以生存或被巨头挤压的现状。我们知道巨头几十亿的融资额基本不会花在教研和产品上,因为产品打磨得已经差不多了,基本上所有的钱都是放在获客渠道上的。投放获客、信息流等一系列可以公开定价投放的渠道都已经被巨头堵死了。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型机构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想要健康地生存下去,短视频正好给他们开了一个口子。机构可以通过短视频把内容前置,建立老师和用户之间的信任,让家长和学生直接接触到付费后的服务。
这让中小机构有了喘息和健康地活下去的机会。在快手、抖音上很多类似的中小机构在平台扶持下存活得非常开心。但是我认为对于大机构而言,都还处在尝试短视频+直播可能带来什么变化的早期阶段,目前似乎没看到给他们带来太大或是革命性的变化,但对于中小机构来说是个春天。
于艾琳:线下头部机构如果花几十亿做广告投放,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想一下,如果新东方能在线上同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师,那么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可能比花几十亿的广告投放性价比还要高一些。所以我们公司能推出一千万的产品项目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我认为线下不论大机构还是小机构,都可以考虑做个人IP,打造自己的网红老师。
康立:换个角度想,流量该怎么界定?是用户的数量和视频播放的次数还是忠诚度高的用户。前者不等于变现。所以机构在做的过程中要筛选出有多少“脑残粉”,或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