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素萍通讯员王伊米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联通世界的语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更是国家治理和开展国际经济、贸易、文化、技术等交流的重要手段。
6月9日,在中国计量大学,“标准联通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与发展论坛”举行。
本次论坛由浙江省商务厅、中国计量大学、“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一带一路”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同步进行,余人在线观看了直播。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合作交流不断扩大。
经贸往来的繁荣,离不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质量的认同,离不开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这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支撑和支持。
“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理事长、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宋明顺指出,在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标准方法和技术积极运用到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如针对医疗产品质量的保证、健康码标准的制定、市场交易秩序的稳定等,为夺取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浙江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汤小刚指出,浙江省正在积极推进“17+1”经贸合作区建设,致力于加快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交流。年,浙江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亿元。要进一步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交流,就离不开中东欧国家对质量、标准的认同。
本次论坛上,视频连线了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兰等国家的经济和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其中三位专家所在的高校都是中国计量大学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共同探讨标准助力防疫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助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与发展。
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副校长彼得·布丁斯基教授围绕“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及捷克的影响”作主旨演讲,介绍了捷克*府抗击新冠疫情的措施和过程,以及对捷克GDP增速做出预测。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伊凡娜米亚托维奇教授在题为“疫情危机前后的标准化教育”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在疫情危机之前,标准化教育努力在全球正规高等教育和终生学习方面,培养专业人才,利用标准和标准化等知识技能,服务技术转移、经济增长和全球可持续性。“疫情引起的危机,以及经济和社会快速复苏的需求,显现了标准化教育的不同功能。”
中国计量大学郑素丽教授分析了浙江省标准化实践的三个典型案例:健康码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行*审批标准“最多跑一次”改革。郑教授说,良好标准化实践需要*府领导、创新技术融合、关键利益相关方参与以及持续的提升和改进。
斯洛伐克马捷贝尔大学玛尔塔奥维斯卡教授带来“标准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机遇与挑战”的报告,探讨了标准对实现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及全球发展的重要性。该报告聚焦标准在网上交易中的作用,尤其提到通过应用标准对大学课程进行国际认可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进入全球市场培训的保证。
波兰雅盖隆大学高贤如教授以商务活动为例,分享了自己对波兰和中国文化差异的看法。
“我校愿与国外联盟高校和合作院校一起努力,通过科学研究、人员交流、标准制定和推广,共同应对疫情,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教育、人员、文化交流,以及贸易合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宋明顺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